专业扬声器生产商和供应商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联系我们ENGLISH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燕川社区朝阳路燕罗工业区华丰数码科技园B栋5楼
电话:0755-29970401
传真:0755-29970619
联系人:
邱小姐(13923792209)
邱先生(13600170924)
E-mail:hsdspeaker@126.com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感悟发烧的好文章之一:一 烧 三 十 年@华声达、华亿达-

时间:2016-10-8 11:10:51来源:深圳市华亿达电器有限公司 打印本文

李建华,香港资深音响发烧前辈,发烧经历超过40年,曾任香港金弦洋行董事。在90年代初,曾为推动大陆高级音响发展立下了不少功绩。近年在内地设立音响顾问公司,为发烧友提供听音室设计、装修与改良、影音调梭、电源处理、疑难问题解答等服务。李哥身怀音响绝技又为人谦和,实为发烧友的良师益友。
 

一 烧 三 十 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余尽欢,今宵别梦寒。
每想起这首歌时,总是勾起儿时片片的回忆,使我感触良深,久久不能自己。
  我小时是在广州长大的,我的童梦中,常梦见母亲拖着我步过海珠桥。我依稀记得数十年前我几岁时,那时的海珠桥,每隔几步,便有一个洞,一不小心,便很容易掉下江去,母亲每带我过桥时,总是提醒我小心跨过桥面的洞。长大后,每回到广州,见到海珠桥时,总是回忆起在秋风飒飒,残阳如血,满天红霞的落日余晖中,慈祥的母亲携我过桥那份温馨、真挚的情景,由于我曾长时间在广州生活,也使我对她产生一份亲切的故土情,在我生命日落,满头白发的时候,我常希望能在故土中寻回儿时的回忆,每当我到故居附近徘徊时,见到那些和儿时差不多的街道,虽然看来落后,但那份亲切,就像回到母亲怀中的感觉,那里扬溢着一份踏实、安稳、朴素和谐的气氛,使我觉得我和故土是血肉相连的。她的脉搏和我一起跳动,一起共鸣,正是由于这一份情怀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决定重回故土,用我晚年的岁月,做些我喜欢做的事,实现我的理想,也是一个三十多年来的梦想。 
  三十年的确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它不单为我添上满头白发也为我带来满面风霜,但我无悔。过去虽然境遇坎坷,但音乐却为我抚平创痛伤痕,给我精神慰藉,鼓舞我的斗志,令我勇于面对逆境,在哀愁中得到开解,悟到心境澄明平和的可贵,也为我带来心境宁静无争的喜悦,所以我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情,多谢上天赐给我接近音乐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别人能够像我一样分享音乐为人类带来丰富的精神粮食,这也是推动我常常写一些HiFi文章的动力,因为除了于现场欣赏音乐之外,一般人只能以透过音响器材,才可接触到音乐,但音响器材对音乐的再生却为爱乐者带来无尽的烦恼,而且些烦恼也是我三十多年来的烦恼,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建立一个自己听音乐的天地,更愿意以野人献曝的一点诚意,以互相学习的精神和同好共同研究,希望互相砥砺,一起分享音乐中无限的宝藏,我更乐意的是,将我的一点HiFi经验和大家分享。
  发烧友似乎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断追求完美,我也不例外,在追求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苦与东,虽然部分朋友不断有进步,不但在HiFi上有所成就,更从音乐中得益不少,但也有些走进了死胡同,弄到焦头烂额,整日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苦恼,甚而对音乐的兴趣也失去,最后索性连HiFi也玩了。这当然是最可悲的事,事实上,我也曾经数度心灰意冷,想放弃玩HiFi,但当我一接触到感动我的音乐时,又不期然地充满斗志,重新投入,屡败屡战,到今天,虽然不能说有些什么成就,但总从无数失败中总结了很多经验,也摸到了一些门径,利用这些所得经验,也为很多朋友解决了很多问题,希望日后也能在本刊中和大家分享。 
  我今天不打算和大家谈怎样去玩HiFi,但我想和大家谈谈如何可以成为一位大师级的发烧友?要具备什么条件?有什么秘诀?
  首先要声明,我不是什么大师级的发烧友,我只不过是比其他人多玩几年HIFI,多点经验,多些机会接触不同的器材和多些校声的实践而已。我接触过可以被誉为大师级的发烧友中,他们很多都有一些共同点,而这些都是他们成功因素部分,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你且看看你是否已具备这些条件,有朝一日也成为大师。
  第一,热爱音乐,以理智态度去玩HiFi,大师都对音乐充满热忱,视音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视玩HiFi只是希望追求音乐中至善至美的境界,他们对器材的态度和评价,并不以价钱以依据,他们只着重将器材发挥到极限,并不盲目和盲从地先追求高价器材。他们明白到人生充满妥协,任何事物也难求完美,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尽量理性地去解决问题,就自己能力和财力所及去玩好HiFi,器材只是工具,听音乐才是真正的目的。如你不是真正喜爱音乐,培养良好欣赏的乐趣,玩HiFi狂热一阵子后,玩得不好的话,热度冷下来,可能便放弃。只因你对音乐爱得不够深!
  第二,恒心,毅力和坚强的斗志不可少,玩HiFi要玩得好的话,就要像我们对待事业的态度一样,必须有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力求进取和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去研究和尝试,才有希望成为高手,而距离大师的路途仍很遥远!如你自问已具备上述条件的话,恭喜你,你已有了入音响殿堂的入门券,再具备了下次我说给你知的条件的话,能不能成为大师就要看你的修行和天份了。好了,下次再谈。

如何身为大师级发烧友(上)

  上次我谈过一些要成为大师级发烧友所具备的条件作为大家参考。好,我们今次继续谈。
  我说过培养喜爱和学习欣赏音乐,加上追求完美的心态才有动力去追求音乐的至善世界,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以理智的态度去玩HiFi才是正确的态度,而在追求的过程中必须具有无比的恒心、毅力和坚强的斗志才可希望有所成就。
  但具备了上述的两个条件,只不过是基本的正确态度而已,要是你只靠一腔热诚,盲打瞎撞,盲目跟风,别人玩什么,你就玩什么,从来不知道自已的组合究竟出了什么毛病,需要改善的是哪一环节,更患上了一般的HiFi 友的致命伤--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以为组合工作正常就一定可以弄到像音响书上所描述的效果,结果空有恒心和毅力,组合的表现不是原地踏步就是效果更糟,情况就好比狗追自己的尾巴,团团转,永远追不到!想玩好HiFi,就像学功夫一样,必须由习马的基本功开始,循序渐进,一招一式地去学,勤加苦练,多加思考,透过实践验证,参考别家所长,去芜存菁,有所创造和改良,才可成为真正的高手。至于能否成为大师级人马,那就看你能否突破和创造,自成一家了。
  实要成为真正高手或大师的话,以下的几点不可不留意。
第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发烧友都有很多机会去别人家里聚会和谈发烧经,请千万不要失去这些机会,因为我们可以透过细心观察,虚心去请教别人的心得,学到很多别人校声的方法,避去很多冤枉路。例如在某些人家里,你见到扬声器的摆位并不合理。但效果却不俗,原因为何?这时你必须细心观察音箱附近的环境。家具的摆设位置。主人家如何去处理声音的反射面,如何放置吸音物料或反射板和扩散物料的处理,往往都是学问。这一切,透过细小观察和不耻下问,你一定有所得,日积月累,把不同环境的处理经验累积起来,有朝一日,碰到类似的环境,那时你的经验就大派用场了。 
  记着,到别人家里,除了留意音箱摆放的位置外,更要留意器材的摆放方法,供电的处理,器材的防震措施,防震物料的运用,多请教别人防震方法和物料的特性和对声音的影响。这一切都是你必须留意的地方。 
  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的,当你听到一套靓声的组合时,你必须紧记观察所得,在回家后用笔记录,否则你会很快忘记的。若你听到一些效果欠佳的组合,你就要检讨哪里出错,研究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为何衰声,尝试用你的方法去改善它(除非你的朋友乐意接受你的意见,否则切勿作此"乞人憎"之举!)透过朋友彼此互相学习和实践,在不同的组合和环境中去练好校声的功夫是提高功力的最佳办法,也是不费分文的玩HiFi办法,因为别人已为你提供一套和你所拥有的完全不一样的组合和环境给你试验。如你真的有方法改善别人组合的效果时,那份成功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不是用金钱可以比拟的。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你很自然地培养起正确的判断力,但正确的判断力是由多方面培养才成的,在下面将谈及。
第二,要有正确的判断力
  所谓判断力,也就是如何去判断声音正确与否,这也是发烧友最难通过的一关。
  判断力也可解作是监听能力,是一个辨别声音是否正确和好坏的标准,这标准是心中的一把尺,是一个准则,没有这标准的人,根本就没有成为高手的可能,更遑论晋身大师级了!
  判断力(或监听力)是通过很多方法才可以正确地建立起来,例如多听现场演奏,个别乐器的独奏,个人演唱会等都是一个训练自己认识乐器音色的方法,而直接参与乐器的演奏,真正玩埋一份,则更易建立起对音色的正确认识,加强正确的监听和判断能力。一般发烧友若没有经常去音乐会的机会,又不懂玩乐器,如何去建立起自己的判断标准,我稍后会作专题讨论。 
第三,要多做学问功夫,培养对各种艺术的兴趣和修养
  看起来多读书和裁培一些艺术兴趣和修养与HiFi简直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多年观察所得,很多真正高手或大师级的发烧友,都有共通之处,就是他们除了有很高的学问修养和喜欢音乐以外,更涉及其他艺术,例如绘画、书法、摄影、文学欣赏、古玩、陶瓷等等。虽然表面上这些艺术和音响毫无关系,但音乐也是一种艺术,也像其他艺术一样具有抽象的和形而上学的美学观念在内,懂得欣赏其他艺术的人,更能深刻地体味音乐中所具有的真善美。上面所述的艺术品,每每表达了作者个人的人生体验外,更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诠译,人性的真善美,对生命的讴歌,当人受到这些艺术的薰陶,潜移默化,日久有功,每每令人气质也为之改变。愈能欣赏艺术的人,愈能藉着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超然物化,心灵对美的感受也愈敏锐,所以他们的音响系统也在有意与无意间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个人性格和情操的工具,每每具有一些别人难以模仿的独特气质和美感。这种自成一家的风格和表现,也就是他为什么被人视为大师的原因了。 
第四,要有谦虚和开放的胸襟
  中国人有一句话:人家老婆,自己文章。这清楚表达出中国文人的特性--假谦虚。除了文人适用处,其实很多发烧友也是:别人老婆靓,HiFi自己好;他们在别人面前,表面只是假谦虚而已,当别人批评他的系统时,你看看他的面色就知道了。
这种假谦虚其实是防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有人说这是自信的表现,实在这是自视过高,以为自己看多了几本书,懂得一些电子学的皮毛理论,背熟了一些数据和线路,懂得装配一些扩音机,就自评为专家,目空一切,这些人很容易被人分辨出来,因为只要有发烧友的场合,一谈起发烧经,不消五分钟,他就会令到"全人类"都知道他是如何的高大威猛,他的理论和数字何其精通,他的组合如何"劲揪",别人的如何不济,世界上的名牌在他眼中看来不过尔尔!要是别人在他面前提及他认为不符合他心水的机种或设计时,他更会以专家的口吻教训别人一番,但,当你有机会听听他组合时,哈!哈!哈!
  只有虚怀若谷,开放胸襟的人,才能用心去观察别人所长,多学、多听、多问、多思考,多求证和实践,最重要的是少发谬论,有容纳别人观点和意见的胸襟。对别人的新感观或意见,他们都采取尊重的态度,积极求证,去芜存菁,变为已用,这样才可使自己的修行更上一层楼,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大师们都深切体会到艺术是无止境的。 
  我认识的大师级发烧友,无不是胸襟广阔,谦逊有礼,深藏若虚的谦谦君子。
  骄傲,自视过高,目空一切的人,永远和高手的层次沾不上边
第五,要有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一个人能否被人公认为大师级的发烧友,并不是将系统弄得靓声就算数,正如上面所说的,大师级的的发烧友最突出的一点,也是修行达到极高境界时,组合往往就成为他表达他个人的艺术修养和风格的工具。
  他们的系统很多都不是名贵的器材,很多都是中等货色或很多人认为不够班的机种,但比起很多号称有百万元的巨制动听得多,除了水准极高之外,更洋溢着某种特有气质和特色,在表现出个人风格,声音的表现也往往是独一无二,深刻动人,别人想模仿也做不来。只要你坐下聆听,音乐便会深深地打动你的心灵,忘了什么是HiFi。他们系统独特之处很容易被辨别出来,就像我们多听各家各派的音乐时,虽然不知道曲目和作者,只凭音乐中的特色和风格就很容易知道是莫扎特或是贝多芬的作品一样,因为他们的音乐都具有强烈的个人性格。
  要达到这种大师级的修行,除了深知器材的特性,通过巧妙的调校去发挥个人的创意外,更要真正认识音乐,认识乐器与乐队的互为关系,还要有极强而正确的监听力和心中有一个极高而恒定正确的标准,深知道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准确和不准确,他们深知系统失常时的毛病所在,所以除了把握调校好系统以外,更能创造有自己风格的音色。 
  一般高手只能将系统搞得靓声,但往往缺乏了内涵,令人听过后,瞬间便忘记,但大师级的系统,听过后往往令人回味不已,长在心间--这就是大师有别于他人的地方!由模仿到创造以至晋身高手或大师级,都是艰辛而路途漫长的,愿同好努力,更希望同好有以见教。

如何晋身为大师级发烧友(下)

  得知本刊为我设一专栏,很是意外,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能有机会和国内的发烧同好一起交流发烧经验,我更希望香港的朋友也能参加这行列,将香港和国内的发烧文化相互交流,希望能彼此学习,共同研究,擦出火花,从而创造一种我们独特风格的HiFi文化。 
  我上次用了很长的篇幅去谈如何才可以成为高手,成为大师级发烧友有什么条件,这些都是个人的管见,如有不是或不足之处,请高明有以见教。我写的多是一些游戏文章,只是将个人见解及经验写出来,我没有时间和兴趣去翻查典籍和有关资料作引证和考究,所以读者看后,千万认真不得,若有谬误,请予指示,以免误导读者。 
  自上次登出撰文后,有读者问我是否一定要像我说的条件才可成为高手,路途似乎太遥远了。
  HiFi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学问,牵涉的不单是音乐和电声学,更旁及环境声学、音响心理学、物理学,试想光是要精通上述其中的一种学问,已是艰难的事,何况HiFi友一般以买套器材玩玩的心态居多,理他那么多的劳什子学问干什么?所以一般都懒得去吸收这类知识。但事实证明,一般被许为高手的发烧友很多(当然不是全部)都具有上述多门学问的一般常识,我的朋友中更不乏个中理论,每每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有人说,玩好HiFi成为高手的人,所耗费的时间,精神和毅力,简直可以用来取得博士衔。
  是的,在艺术上要取得某种成就,的确要付出很多,更非一蹴而就,是否值得这样付出,就要看你个人的价值观。试问,有成就的人,有谁不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前进,其间经几许挫败,才有所成?我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你能努力耕耘,必然有所得,同时我深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具有差不多的资质,只要你能按步就班,边玩边学,肯定有朝一日,你也可以跻身高手之列,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开始不谈玩HiFi而希望发烧友先在思想上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作为指引,循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可到达彼岸。 
  我毫不讳言,我30年的发烧日子中,走过很多冤枉路,就是太急于求成,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作指引,只是凭一股热诚,盲冲乱撞,结果一事无成,幸好有良师益友时加提点,才迷途知返,回到正确的方向,踏上比较平坦的道途。为了感谢这些朋友对我无私的教诲,我愿意将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早日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丰盛的精神粮食。 
  谈过做好思想准备后,我想起经常有发烧友问我有什么秘诀可以玩好HiFi。
  其实在上两篇文章我已将我所知告诉你,但我们都知道除了具有正确的态度、恒心、毅力和斗志外,要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做好学问功夫,增加音乐和各种艺术修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发烧友急于要将手头上的组合玩得靓声,毕竟是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要一个人花长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才可有成,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的事,所以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将玩HiFi的各种方法写上,希望能帮一些初哥发烧友将组合弄得好声一点。
  至于一些有志成为高手的朋友,又应该怎样按步就班去做?以哪样为先?如何配合才可相辅相成呢?
我认为首先要尽快建立一个标准作为判断声音好坏和是否正确的准则,但由于标准的建立是要由多方面互相引证和参考,期间更需不断改正,再加实地练习,试验和长时间比较才能在你心中成为一个恒定的标准,你不要期望在很短时间便可以做好。告诉你,由于不得其法,我玩了HiFi差不多十多年才建立起一个标准,(不要见笑,可能我太蠢吧!) 
  在建立标准的期间,其实也是训练自己和培养观察力的机会,也是修养自己学问和多接触艺术的好时机,透过这样的努力,你成为高手是无需怀疑的事。
  很多发烧友终其一生也没有取得一个恒定而正确标准,他们的成就都只能在某一层次上停滞不前,无法突破,终日寄望在更换器材或某些发烧玩意上,希望得到好的效果,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些朋友永远和高手的境界沾不上边,究其原因,他们太心急了,人云亦云,偶尔搅到一次半次好声就沾沾自喜地自命为高手,从不好好地去练好基本功和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标准,结果,偶尔声音变了,是好?是坏?好在那里?坏了什么?只凭臆测,毫无准则,如何校正系统的偏差更是毫无把握,这样的所谓高手,就算多玩卅年,不过尔尔。 
  为什么一些高手可以随心所欲,将不同的器材玩弄于股掌之上,随自己的喜好去调校和创造有个人风格和品味的音色而又不失准确呢?这都因为他们有一个心中的标准,能正确的判断音色准确与否和好坏,加上他们对器材的特性表现了如指掌,对房间的音响特性了解透澈,自然就可以驯服它们,控制它们,令它们好好地为他服务。 
  至于这些高手用什么方法去取得他们监听的标准,将是下一次我要谈的话题。

 

从 头 做 起

  在过去的几期,我谈的都只是如何在思想上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去玩好HiFi,从未谈过如何去调校好一套组合。有些读者见到我的时候,总是说希望我教他们一些捷径或秘决,使他们能早日掌握到玩HiFi的窍门。
  玩好一套组合,其实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然而一些基本功夫,往往是人们易于忽略,但却影响整套组合的表现,有时一些不为人留意的地方,竟是靓声的关键所在! 
  为文时,适值春节,此新年伊始,我们玩HiFi就由头说起吧! 
  我说的头,是插头,是电源的插头。又有叫"插苏"。这件小配件,竟可以是一套HiFi的靓声所在?
  我不在这里和你谈理论,只是想将最近的一次校声的经验告诉你,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可能大多数的发烧友也犯有同样的毛病,令组合声音欠佳而不自知。
  某日,接到老友来电,说年近岁晚,为了奖励自己一年的辛劳,不惜大破悭囊,斥巨资把整套HiFi换掉,希望有靓声贺岁,但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新组合的声音比旧的竟然差上一大截,希望我到他家中看上有什么出错,语气中带着失望、焦急和无奈,我只好匆匆就道,赶到距离市区老远的别墅去看看他的组合。
  朋友用的是美国名牌四条大柱的音箱组合,两条是高中音的音柱,两条是低音(应说是超低音)的音柱。低音柱由原厂附带的分频器和功放推动,高中音柱则用一对法国名厂单声道的巨型胆功放去推动,前级和CD机也是该厂最高级的型号,讯号线更是价值不菲而评价很高的名线,组合的素质是不用怀疑的。
  组合的接驳经检查后,证实一切无误,听音室的面积是4.9米x8.5米,高3米,极接近公认的黄金比例,但声音嘛,却是凌乱不堪,低音轰鸣失控,隆隆作响,更谈不上音色平衡和音场了。我坐下听了片刻,便将声音关掉,想起从前也曾多次听过他的组合,虽然不是城中最佳的组合,也总算是靓声之一,况朋友也是一名高手,对这套组合,竟是一筹莫展,我也感到意外!
  喝过朋友特别为我泡的靓茶后,心情冷静下来,忽然想起,刚才在检查时只是检查讯号线和音箱线的接驳有无出错,但却漏了检查电源线的接驳是否有误,这也难怪有此疏忽,因为电源接错或漏接,组合便不能工作,组合能出声,理论上电源接驳不应有问题,是吗?朋友既是高手,电源的处理,应该不成问题吧?心里正盘算着从哪里着手,无意中,轻轻触动一条电源线,低音柱突然传来"蓬"一声,推动低音柱的功放竟然自动熄机,原来触动了保护电路。为了安全,我立即关掉所有机的电源,从头检查,这时才警觉朋友将左边的功放插在墙脚的15A独立插座上,再看右边的功放,CD机,前级和推动低音音柱的功放的插头一脑儿都插在一条排苏上,由于这条排苏是万用型(可以适合任何类型的插头),每个插座边都有独立的开关,系专为接驳多部电脑而设计,只有10A电流负荷能力,更因部分插头插入排苏时不能紧扣(万用型的排苏插座多有此毛病),稍一不慎便容易松脱,至此,我恍然大悟,仿佛找到了病源所在,但仍须事实才能证明我的对错。于是我决定将电源排苏换过,重新安排分配电源,幸好朋友平时因为别墅距市区路途遥远,早就储备有些高素质的排苏,电源线及不同类型的插头,以备不时之需,于是我将电源再作以下安排:
一、检查每部机的电源相位(朋友太心急,忘了做这一步功夫!)
二、前级和CD各用一独立的排苏(排苏是没有独立开关的且只能插一种插头,插头插入后能紧扣,不易松脱。
三、两部功放的插头和低音柱的功放插头全部改为15A的高质插头,然后直接插入墙上的独立15A的苏座上。
四、将地线驳到系统适当的机上。
  经过个多小时的折腾,最重要的一刻终于来临了!这时机还没有热身,新器材还未经过适当时间的煲炼,但效果却是那样令人喜出望外,音色平衡已不是问题,低音已回复正常,经仔细调校音箱位置后,定位和音场的表现都极为出色,我正在陶醉的当儿,朋友突然叫停,我不解地望着他,他已拿起电话,通知他工厂的经理多放工人三天年假,他说要好好地在春节享受他的组合,也让他人分享他的喜悦!
  朋友,你知道为什么电源经过处理后能有这样出人意外的表现吗?下次再谈。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一)

  上期我说过电源对一套声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电源处理妥当时,已为音响系统的靓声打下稳定的基础。我上次谈过的处理步骤为什么有这样大的作用?且让我将它逐一道来。 
  我首先谈电源相位的重要性。虽然每部机只要插上电源就可正常工作,但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将某一部机的插头反插时,系统会消除交流声,使系统更为平静,更甚者,当我听某一类的音乐时,特别是大合唱时,各声部的声音特别齐整,在播交响乐时,感到各组乐器的群奏特别协调,乐器之间的空间感更明显,在听室乐或其他比较简单的演奏时,线条特别清晰,
  泛音的层次特别分明和丰富,敲击乐器的起落及力度清脆俐落,特别有劲和生动活跃,究竟原因何在?
  我就曾为此和一班发烧友做过不少试验,我不想把这些枯燥的经过写出来,我只想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为什么一个系统的电源相位是这样的重要。首先要明白电源相位怎样影响机器的工作。假设交流电的相位是正和负,系统中的CD机,前级和功放一起都在正相工作时,喇叭单元的振膜在接到正相讯号时向前推而在负相时是向后拉的,这样喇叭就被推动而发出声音。假如我们在听单一支管乐的独奏,演奏家是用气吸入通过管道而发声,这时空气是向前推动的,也是正相的讯号,若系统的电源相位是正确的话,喇叭的振膜是应该将空气推向前,这时就像真乐器演奏时小号的空气向前推一样,你听到的声音是有力的,凝聚的,定位明确,泛音丰富,线条清晰的。但若系统的电源相位是负相的话,喇叭振膜在应是向前推时却反而向后拉,和原有乐器发声时向前推的特性刚巧相反,这时你会感到声音松开,音像变大,线条模糊,欠缺凝聚力,泛音混浊,定位也飘忽不定。我上面说是整个系统全部机器一致在不同相位工作时的表现,但我们都知道,音响系统是由 多部机而组成的,若大部分机都工作在正确相位而只有其中一部机的相位是错误的话那又如何?这里再作一个简单的比喻:音响系统中的CD机、前置、功放和音箱就像一队士兵,步操时必须步伐一致,动作和时间配合得好才能整齐,若指挥官叫口令向前时,队中有一个或数个士兵举错步时,很容易就令整队人乱起来。一个系统中只要有一部机在错误相位工作时,除非你素有训练和敏锐的听觉,一般人是难以察觉的,因为一个简单的独唱和只要几件乐器的音乐是不容易听出来,而且影响声音的因素实在太多,例如房间音响特性,器材摆放方法和配搭,喇叭摆放等都是影响声音表现的重要因素,虽然如此,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察觉到电源相位出了问题。
  相位出了问题时,最明显是在播大合唱或群奏时,(例如交响乐复杂的乐章),你就发现各声部有凌乱不齐整的感觉,例如一些女高音和合唱团一起演唱时,女高音往往被合唱者淹没。而难以分辨,但若整个系统的相位正确时,虽然在合唱团各声部齐唱时,女高音仍然可清楚容易的现出来,各声部和女高音的位置也不会飘移,最明显的是每一声部的声音都齐整,速度一致,起落明快,对答交代清楚。若你尝试将其中一部机的电源相位反转时,整体表现就 大打折扣!虽然知道电源相位如此重要,如何去测定每部机的相位呢?方法有多种,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不简单,这里卖个关子,下次再谈。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二)

  上次谈过电源相位的重要性,今次继续谈的是如何去测定电源相位。 
  一向以来人们都喜欢用数字万用表的电压档测量每部机的漏电电压,以漏电电压低时的接法作为正确指标。但经过多年的实试,发觉这方法不一定准确,因为一般万用表在测量电压时,表的输入端的电容量负荷大部分的高频噪音多过低频噪音,往往在数字上造成误导的结果,所以最准确的方法是用可以量度微量电流(Microamp或Miliamp)的数字表测试器材的漏电流量,以漏电流量最低时的接驳方式为正确相位。
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每部机必须独立测试。测试时必须将所有讯号线和地线除去。检查受测试的器材插头是两脚的插头还是附有地线的三脚插头。若是三脚插头的话,必须用一个三脚变二脚的转接插头,将地线浮起,否则无法测到漏电量。
2.将两脚插头插入电源后,将机开着,稍候数秒,然后将数字表打向测量微量电流的一档。
3.将红色的测试棒接触器材身上的RCA(莲花插座)的外壳,切记你的手不可接触机壳和测试棒的金属部分。
4.将黑色的测试棒接往电源插座的地线孔,如不便或怕危险,你可用一只手握黑色测试棒的金属作为地极回路,功效一样。这时万用表会显出数字,你用笔将读数记下。
5.做完上列步骤后,将机的电源关掉, 拔出插头,然后将插头反转,再插入电源插座,稍候片刻(约两三分钟,如大功率的巨无霸功放,则起码需要五分钟后才可再进行测试),然后开机,重复④、⑤两个步骤,然后将数字记下。
6.比较先后两次所得数据,数字低的插法是正确的电源相位。 8.试好后用颜色或贴纸在插头和插座上做好记号,方便日后重新接驳时不用再由头做过测试。
  当你将所有的机依照正确的电源相位插好后,驳上讯号线和喇叭再开机时,你会有以下其中的一种反应:
  一是感到声音明显好了,无论清晰度、分析力、速度感、力感和宁静的感觉也有所改善,声音也靓了很多。第二种感觉是声音为什么反而差了!并且感觉先前不理会电源相位,随意乱插的效果反而较 为好声!
有第二种反应的人一定以为我教的方法有错,是吗?事实上,你的判断没有错,的确在不同的系统上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原因何在?经长时间的验证,得到的结论是电源相位正确时,并不保证靓声!这岂不是自相矛盾?测试相位的功夫岂不是多余的吗?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请不要烦恼,且让我细细道来。
  在音乐再生的整个环节,即由CD机、解码、前级、功放和音箱甚至线材,每件器材其实都具有制造者个人特有的音色(或可称渲染),如刚巧碰到组合中各厂出的器材都偏向某种特有音色时,往往过于强调某种渲染而造成负面的影响。但如组合中混合了不同音色的器材时,例如前置的音色偏柔而功放偏阳刚的话,彼此间起了一种互补和中和的作用,为音色带来正面的好处。 
  一套器材的表现,是以整体最后聆听效果为依归,将电源相位校正只是众多校声的方法中的一种而矣!要系统靓声还有很多功夫要做,最后还是要耳仔收货为准。这样说是否就意味着电源相位不重要?
  不,电源相位的校正可以说是走向靓声的第一步,但如果不满意或效果更坏时,如何?
  玩HiFi是要有耐性的(玩HiFi的美德之一),姑且就此打住,训练一下你的耐性,下次才说给你听! 
  准备收笔时,忽地想起要提醒读者,在测试胆机的功放时,必须接着音箱才可测试,测试时只需将讯号线除去便可进行。记着,多数胆机若没有接上音箱,很多时会烧毁输出牛的!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三)

  谈过怎样去用数字表测试电源相位的方法后,今次谈谈为什么有大部分的系统会变得好声而有部分系统反而衰声的问题;而有负面效果时又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仍是由头做起!但你必须要专心一意去做,如你对音色、音场等欠缺判断经验或恐怕在试验过程中欠客观的话,最好在试音时能邀请一班耳朵灵光的朋友帮耳,给予客观意见,助你作出正确的判断。
  你首先将所有器材依正确相位驳好电源,然后选择一些你最熟悉的音乐片段,最好是包括全频的交响乐和一些多部男女声合唱的片段,但录音的素质亦经大多数人认定是靓的才可作准。将有关片段细听一遍,留意音色的细节,音场内各部人声或各组乐器之间的排位和距离空间,齐奏时各组位置是否明确,合唱时是否各部齐整有序或是混成一片?每个片段试听时间最好不超过三分钟,以免影响你的集中力。听过后将系统关掉,待放电后(约三至五分钟),这视乎功放的功率瓦数而定,大瓦数而储电量大的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放电),将CD机的插头拔起,然后反转插头插入插座,再将整个系统开着,听同一片段,留意音色细节和音场有什么分别,是好了还是坏了?
  若你感到整体宁静了,清晰度增加,细节多了,各组乐器或声部之间的空间感和距离明显,合唱或单一声部独唱时齐整一致,没有混乱的感觉,那么这便是正确的电源插法,反之若效果更坏时,你便需还原到原有的插法。根据上面的方法,循着次序逐一去试解码器、前级和功放,你就会将整个系统的电源相位调到最好的一点上。最后你会发觉整个系统可能有一部或两部机的电源插的插法是不依数字表的测定相位去插的,但声音反而靓的现象!上面所述的都是经过很多发烧高手试验过,认为是最好的方法。所以玩HiFi若是一成不变,只依本子办事的话,那就不可能有进步。电的处理过程中,相位的确定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其他还有很多需要留意和处理的地方,而一般人最易疏忽的环节,就是插头和插座之间的接触点的处理。
  一般发烧友只是将插头插入插座取电,有电供应能开机便算。他们往往忽略了插头与插座接触点紧密与否的重要性,也不去理会它们的接触点是否清洁,导电性能是否良好,总以为不是音频讯号通过的地方就可以不加以理会,他们这种疏忽的态度,其实也是导致音响系统衰声的一个主要因素。你且试试花多少时间检查一下每部机的插头和插座,看看它们的铜片是否已氧化发黑,无论新与旧,若插入后很易松脱,那你先把插座的电源关掉(安全第一!),把插头和插座拆开,将每一颗锣丝上紧,然后把它们的接触面用擦墨水的砂胶或幼细的砂纸磨至光亮,再用钳子把插座的铜片调紧,使插头插进时能紧扣,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了接触面的电阻,使电流通过时更为顺畅,也减低了因接触面污秽引致接触不良而产生的跳火和躁音。如你的插头或插座已使用多年,发黑或残旧松脱,最好还是换过一些新而素质坚固可靠的好了。
  当你做过这些功夫后,你会发觉整个系统的透明度和宁静度都增加了,动态明显地增强,低频更有力和控制力也改良了,乐器的质感和音场也肯定有所改善,不信,你试试看!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四)

  连续三篇文章和大家谈过电源相位,插头和插座的处理,若读者能照我提议的方法去处理的话,相信你的音响组合一定有所改善,但至此仍未达到玩尽的地步。
  要使器材发挥极限,有最佳表现的话,以下几点不可不留意:首先,检查一下由入屋的电箱起至供电给你的系统的插座。看看电线的粗细,插座的素质是否足够负荷你的系统,插座是否太旧或使用太久有氧化和松脱的现象,如果你发现电线的素质有问题,太细,电线的胶皮有老化或烧焦的现象,那你就必须重新铺设电线和换上新的插座。 
  很多发烧友都只着眼把金钱花在器材身上,却从不愿意花点时间和金钱去改善电源供应,一套数十万的组合,往往用一个拖板插入墙上的插座供电给系统便算数。我在国内就曾经见过一位拥有数十万器材的发烧友,用一条只售数十元的拖板,插在一个已经用旧发黄的墙内插座上取电供给他名贵的系统使用,他对我说他的系统总是弄来弄去都不好声,他用的是巨无霸型的大功率功放,但低音总是松松散散的和一团团的,高音粗糙而声音很毛糙,由于他系统所用的机都是公认最合配而效果亦为很多发烧友所认同的,他虽然不惜腰间钱,购了不少名线去配合,但效果总是顾得头来脚反筋。这种情形和我先前几期谈过的香港朋友所遭遇的情形差不多一样。我到他家检查过他的系统和听过效果后,着他买一些高质60安培的电源线,然后找电工从总电箱的保险跳闸后直接取电给他的系统专用。当完工那天晚上,他高兴到深夜三点钟还打电话给我,要开车来接我听听他的系统。一听之下,原有的毛病已去得八九,我再教他将各机重新分开供电,结果整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改善。而他这次花费的工料费,比起他组合的钱来说,是一对讯号线价钱的几分之一而已!
  这例子充分说明,虽然你用的是公认的靓声而贵绝人寰的器材,要是你供电马虎的话,也绝不能发挥器材的性能。 
  其实,一般预先装好的室内电线和插座最大的供电量多是约15A左右,由于成本关系,一般用的电线也多是一些大路平价线材,很难期望建造商用靓料。再者这些电线由于是平价货,很容易氧化发黑,你想用这些供电取得靓声,相信是一种奢望。
  我曾经多次搬家,每次我第一样必要做的就是为音响组合重新铺设自己选购的靓电线和插座。每次都得到很理想的效果。经验告诉我,最好的方法是用够粗(60A-100A)多股铜线绞合的高质电源线(多股的意思不是指那些像头发丝那么细的那种,两种线的声音表现有很大差别,用粗铜线绞合的线无论力度、质感和舞台的台型都比多股幼铜丝绞合的线赢一大截!)
  直接将它驳入总电箱取电,用胶管和码钉固定在墙上,再接入四个高质的15A插座稳固地安装在墙上便大功告成。
  为什么不多不少要装四个插座?如因某些原因不能装四个时,效果是否不能达到?
  四个插座是这样分配的:一个给CD机和解码器专用的,一个给前级用,余下的两个是给双声道或单声道的功放专用,这样的安排是最好声的供电法。如你因某些限制只能装一个或两个插座的话,那只好用拖板来解决问题了。但请你紧记你若想靓声的话,拖板和线材的质素切不可忽略,不同的线材的插座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很多发烧友就利用这拖板来校声呢! 
  最后要提醒你一下,这组电源切勿和电脑、冰箱、洗衣机、空调和风扇共用,因为这些电器工作时都会产生噪音和污染电源,有时令你的音响系统产生莫名其妙的杂音或使声音粗糙。再者,有拖板时,CD和解码器最好用独立的拖板,避免CD机或解码器泄漏出的数码杂声和垃圾影响其他如前置或后级。当然如你想彻底隔绝CD机产生的电源和讯号的干扰,你可以有一些高质的电源隔离牛和滤波器。过滤电源后才供电给CD机,日后我会介绍。
  想靓声,前级当然不应和CD机及解码器共用一个拖板。但前级和功放共用一个拖板时,你更要考虑拖板的电线负荷电流的能力,若你用的是巨无霸级的功放,用电量很大的话,最好还是各自用独立的拖板,效果才能有所保证。
  记着,充足的供电,远离干扰,机与机之间不因供电不足或抢电而互相牵制,是靓声的重要法门之一!

HiFi基本法--电的处理(五)

  写过多篇有关电的处理方法意犹未尽。事实上,多年来从自己的实验和朋友的交流中学到不少有用而具实效的方法,可以令电的供应有更佳的效果。以下是一些花费甚小而收益甚大的方法。
一、不用的音响器材或电器不要接上电源。
  很多发烧友喜欢将手上所有的录音机、收音机、VCD机等一古脑都驳到音响系统上,实际上,有些机只是很久才偶尔用一下,但你知否,有些机虽然不按着电源,有部分机是处于候命(即随时备用)的状态,不要看小这些机对音响系统的影响,它往往是衰声或引起莫名其妙的杂声的元凶。你试将所有不经常使用的机除下连接的讯号线,拔去电源,声音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除了牵涉到机与机间的干扰外,其实也涉及机与机的地线环路影响到音响系统的表现。
  我就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经历。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HiFi叙会,朋友用的是极名贵的器材,播放音乐时经常被一些不明来历的杂声干扰,不时发出噗噗声。起初以为器材有毛病,但经代理的技术人员用仪器测试,并在代理的试音室实地试听,证明并无损坏而且工作正常,但回到家里驳上线后,仍是一样。发出的杂音总是找不到原因。我建议他把家里一切电器(除电灯外)连冰箱也关掉,杂声依然故我。正在毫无办法之际,我唯有使出最后一招,把家中所有电器逐一拔出插头脱离电源,最后发觉竟是厨房中的一部洗碗机作怪。当拔出该机的插头后,整个音响系统恢复正常!试想一部已关上电源的洗碗机竟然会引起杂声,太不可思议了吧?
  多年前我仍在玩黑喋(LP)的时候,有一次经历也是我毕生难忘的。我记得当时用的是英国的DECCA唱头,这唱头的输出很特别,左右声道共用一条地线的(一般唱头都是左右用独立地线),在装好唱头后,总是有交流声和放音时某些地方失真,无论我用什么方法都弄不好。唱头是新的而调校一切都无问题,我甚至不怕麻烦将唱盘和前级抬去朋友家试听,结果证实唱盘工作正常,前级也没有毛病,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我想可能引这毛病的原因,一是讯号线插头和插座的接触不良,亦可能是讯号线内部的线芯断裂而引起这样的毛病。在无法可施的情况下。唯有把所有讯号线的插头和插座清洗一番,然后驳好整个组合再开机,毛病竟然不药而愈,而且声音靓很多。这样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需要为朋友录音才发觉录音机的讯号线竟然没有接上前级,于是重新接上,但在放唱片时竟然故态复萌,再把录音机的讯号线拔出后恢复正常!有一点奇怪的是,当时录音机的电源是关掉的!事后我和一些精于电声的朋友研究,唯一的解释是地线回路引发杂声,而失真是因为录音机接驳上前级时,改变了前级的输出负荷而导致失真。由此可知,一些不常用的器材不接上系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杂声和失真也是靓声的一个方法。
二、听音乐时,家里装有石英灯和光管的话,最好把它们关掉,改用普通钨丝的灯泡作光源,这样子做的话,你会觉得系统的宁静度、音色的透明度有明显的改善。
三、在供音响系统专用的拖板上加一盏小瓦数的灯(一定要用普通钨丝灯泡),这样可以减少射频干扰,使系统的声音更宁静,声音更清晰。
四、电源线和讯号线切忌平行摆放和靠在一起,因为当两种线平行而相近时,讯号线会捡拾到电源的磁场和杂声而引起交流声和噪音。如果没有办法的话,最好让它们交叉而过,更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美观整齐而将它们捆在一起。就算同是讯号线,也不可捆成一束,否则必衰声无疑。
五、试用尼龙草绳或棉绳把插头稳固地绑在拖板上,再用不同的物料例如石块、钉脚、CD盒子,或甚至碗碟(薄身的最有效果!)将拖板承起,看看音色有些什么变化?可能令你有意外惊喜也不定呢!

HiFi基本法--电源的净化

  多多期谈过电源的处理,最后一章该是怎样净化电源。
  在今日电脑、电讯器材和电器日渐普及的环境里,当电进入家门前,少不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这电供给我们的音响系统时,就像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受到外物的污染会引致生病,试想在这情况下,组合又怎能会靓声呢?
  自从电脑普及后,发烧友发现了电脑很多都附有电源滤波器。于是也尝试把滤波器用在音响器材上,这种玩法曾一度成为热潮,很多高级器材也用上滤波器。我在多年前也着实玩了一阵子。当时市面上的滤波器真是琳琅满目,有大有细,电流量的大小任君选择,令你花多眼乱,由于几乎每种的效果也有不同,更加令人无所适从,我记得当时曾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试过不下三十多种滤波器,结果是令人沮丧的居大多数,大部分都具有负面的表现,用上后,背景是宁静了,但声音偏薄、干硬,小提琴利薄,人声冷而叫,听女高音时有时简直是像鬼夜哭,更谈不上音乐感,动态和韵味了。到后来,所有的滤波器只留回三两个给电视机用,其他唯有拿去填海,自此后有些朋友发现了一些很效果的产品,由于价钱实在太贵,而且又不敢肯定是否适用于我的组合,所以也没有进一步再试。 
  去年我去广州设一个试音室后,由于供电不太稳定,电压时高时低不用说,加上我用的是胆机组合,噪音的干扰令我颇为烦恼。
为了克服电源噪音,我不得不去想想办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广州惠福西路的旧电子零件店中发现一个日本制FDK牌号30安培的电源过滤器,体型壮观,体积约18x12x9cm,而重量相当,制作颇为认真,由于是旧机拆件,见价钱不贵,抱着姑且一试的念头,于是捧了一个回家驳上一试,竟然大有改善,噪音水平降低了很多,整体音色幼滑而动态丝毫不减。 
  既然有了改善,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我决定模仿曾经名躁一时的电源处理器--Clear Image(本刊第四期曾有译文介绍)的工作方式,为我的音响组合建立一个净化电源的供应系统。
  由于我很久以前已用这美国制造的电源处理器,而且和他的设计工程师有一面之缘,所以比较了解这产品的设计理念和他特有的工作方式,它是一件真正为HiFi而设计的产品,每部都有四组或两组输出,每组只提供250W的功率,只适合前级、CD机,和一些低瓦数的功放用,但价钱则极贵,在90年代时,四组输出的已卖差不多二万元,我记得当时我曾要求该工程设计一些大功放的产品,以供一些巨无霸的功放,他说若要设计一些超过1000W的电源处理器,不但体积庞大,而且成本难以估计,非一般人所能负担,最后只有作罢。
  事实证明,这产品确有神效,一用之后,背景宁静非常,而显著的是整个音场非常透明,每件乐器的定位明确,音色纯净而整体分析力也明显地增强,虽然该产品因为价高而令一般人难以负担最终导致停产,但它的设计理念仍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Clear Image的工作方式是样的:交流电输入--滤波器--隔离变压器--滤波器--输出
  我深知若要供应一个耗电量100W的系统,无论滤波器和隔离牛的功率容量必需数倍大于所需电量,声音才有从容的表现,才不会在爆棚时有捏住和凌乱,力不从心和毛糙的感觉,选择滤波器,电流量大的比较好,但电源变压器(这里指的是隔离牛),在我的经验中并不是愈大愈好。我就曾经用过一些5000W的隔离牛。低频勇猛异常,但高频钝化,中频硬实,整体硬梆梆的,更要命的牛的震动噪音很大,如果放近音响系统的话,它泄漏出来的磁场,使音色也受影响,同时也容易引起交流声,我最后选择了一只2500W的牛,依照上述Clear Image的接法装好后,经过一星期的热身后,效果非常满意,整个系统有点静如深海的感觉,音色晶莹透剔,无论力水和音场的表现也有极高的水准。 
  若有朋友想照版煮碗的话,有一点必须提醒你的是:你必须检查你从电箱到音响组合的电源线最好用不小于30安培的电线,而连接滤波器,隔离牛的线和插座排苏的素质也绝不能马虎,记着,不同材质的线材也有不同的音色和表现,你可以利用这方面来校声呢!记着,这系统的功率只能供应一般耗电量不超过约10安培的音响组合(例如功放的功率只有数十瓦的组合),若你用的是巨无霸的功放,你只可把上述的电源处理系统放在耗电量低的前级,CD机之上,再在功放的供电加上电流的滤波器,独立供应功放(如下图示)。
事实证明,这方式的供电效果亦极为理想。
  切记,不要强把大功率的功放接驳2500W的隔离牛,否则会引起过荷而产生危险甚或火警!

 

影响声音的基本因素

  长篇大论谈过有关电的处理后,有些读者曾问我为什么不谈器材,又不谈器材的搭配,又不去谈怎样玩好HiFi?
  在本文踏入正题前,我想回应一下上面的问题。
  器材的测试和详论,在每本音响杂志你都有可能看到,简直可以看到你眼花缭乱。其实测试器材并不简单,首先要将器材的级数(多以价格作参考)定位,同厂原配好的组合测试时比较容易,碰着一些只出单一产品例如只生产CD机,或前级,或线材之类的产品,很多时都需要很费神去为它找合配的器材,否则随便搭配而效果欠佳,凭此而作出结论则容易有偏差而误导了读者,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器材的表现跟聆听环境、搭配、调校技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做好每一环节,所费的时间,不是局外人所能理解的。
  我很喜欢新的事物,对器材无论中外,是胆是石我都没有偏好,只要好的,我都乐意接受。很多时我都会参加一些试听的聚会,但自问年纪一大把(虽然很多朋友叫我亚哥,其实不认识我的人,早已叫我做亚伯!)。若把器材搬来搬去做测试,我恐怕我这副老骨头吃不消。我玩HiFi最大的乐趣是将组合调节器校好后,将大部分时间去听音乐,偶尔试试器材是一种乐趣,但整天试个不停,听来听去都是那些试音碟,又要花时间去写评论,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和精神负担,花不来,因为我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器材的配搭,更是要命的事,你找开音响杂志,光是叫你弄清楚世界上有多少牌子,相信没有人够胆给你答案,加上每个牌子都会生产不同的型号,每只牌子的音色取向有所不同,就算你有本事,是神耳快枪手,三数秒内可作判决,把器材配这配那,你只可能凭经验(有时是直觉)把手头仅有的器材或线材作搭配而已,是否适当,测试结果很多时都有所争论,所以读者只可作参考。这器材是否适合你,得要在一个适当的聆听环境,器材经过悉心调校,又没有别人的干扰下真正听过才好下结论。别人的金耳朵(?)不会割下来送给你的!
  闲话表过,还是谈谈除了电对器材的影响外,其他影响声音的基本因素,也是因为有了这些因素,发烧友才有东西可玩,而对这些因素能加以了解,校声时肯定有很大的帮助。第一是环境因素,第二是人的因素。
先谈环境的因素。这因素最为复杂,因为它包括了:
一、聆听环境的共震特性。
二、外来震动。
三、声音的回输震动。
四、聆听室的声学特性。

环境的共震特性:
  任何房间,无论什么尺寸或是什么黄金比例,在某些频段(不限于某一段,可能是多段)都会引起共震而造成房间内某一位置某一频段特别响亮,其响亮可能是倍增,而某些频段亦会互相抵消而减弱,若用频谱测试分析仪去测试的话,房间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会像舞龙般高低起伏不平,就算你用的器材如何高级,也必受制于这房间的音响特性,你如何消除或减轻这房间先天的影响,使响应平直,令组合有好的表现,就要看你玩的工夫了。
  房间的比例以长方形比较容易处理,最忌的是四方形的房间,驻波特别多而厉害,难以处理,稍懂音响的朋友都知道这差不多是死症,很难玩得靓声。
外来震动:
   有些聆听室邻近路边或贴近工场,或隔壁是升降机房或泵房之类,很多时都受到汽车经过时和机器开动时所造成的噪音或超低频影响,令音响器材受到震动而声音模糊不清,这情形,看来只有搬屋或模仿录音室的设计,在屋内做一个完全与屋外隔绝而浮起的房间,做足隔音措施,才可避免。
声音回输震动:
  当音响组合工作时,声音会震动墙壁、天花和地面,更有部分直接或间接冲击音响器材,这些震动经由不同的媒介,例如音响架、空气等以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先后回馈到器材身上,引起器材震动并产生自身的谐振,导致工作中的器材线路上产生微妙的电子流动变化而令声音变化,结果使声音模糊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失真。市面上大部分的承放音响器材的配件,例如钉脚,什么木、钢砂之类的产品,都是为了对付这类谐震而生产的。
聆听室的声学特性:
  除了上面所谈过聆听室先天因比例和形状对频率特性产生的影响外,每个聆听室的建造时的材料,和日后在室内做装修时的材料、布置、家具、窗帘等一切都会把原有先天的音响特性改变,这些改变部分可预测或计算到,但很多未知因素,例如装修的施工,日后搬入时用的家具的材质,地毡的厚薄,摆设的位置等,是难以估计,也没有数据可用的,就算是音响工程师也拿他没法。正因为如此,聪明的发烧友都不会想当然地去胡乱设计一番,他们多在搬入后,安顿下来,才细意去分析房间的声学特性(或说音响特性吧!)再用目前市面上可以用作调音的材料,甚或一些例如RGP板,Room Ture, Sonex,扩散板之类的专业材料去调好房间的特性,往往比盲目地自以为是地去乱搅一通、到头来难以收拾好。
  事实上,HiFi玩的功夫,除了器材本身的素质和配搭得宜外,大部分都环绕在电的供应(例如前几期谈的电的处理方法),其次是讯号传送(讯号线的搭配和处理),最后而又最复杂而难掌握的是处理上述聆听环境为组合带来的影响而已,当你能掌握比上面更多的知识(上面所述,只是皮毛!)知晓每样因素对器材和音色的影响,又能懂得如何处理时,你已踏上了音响的康庄大道了!

HiFi经的另一章

  上次谈过聆听环境对声音的影响,今次想谈谈个人的因素对声音的影响。
  这不是指人的身体对声音所造成的影响,虽然一个聆听室内只有一个人或多个人时,声音肯定受影响。(要知道,一个人的吸音量差不多等于七块吸音板,而且夏天和冬天时,因衣料厚薄和多寡也直接影响聆听的效果。)但我想谈的却是个人对玩音响态度,音乐修养,校声技术的高低,学问修养和个性都足以左右和影响一套组合的表现。
  假设一个发烧友,对上期所述的所有环境因素、器材素质、供电处理都能确切了解而且处理得当,这是否就可以达到一个Hi-End的境界?
  无可否认,这人的系统,可能有一定水准的表现,但,若他缺乏了音乐修养,对校声技术一无所知,欠缺学问和各种艺术修养,个性偏激兼胸襟狭窄的话,我肯定他难以踏入Hi-End的境界,进入音乐的殿堂,更难以把自己推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领域,享受音乐艺术的硕果。
  在谈到个人本身素质造成系统的不同表现,我先在这里作一些简浅的比喻。我相信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是曾经受过基础教育,也一定试过用毛笔写字,而书法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少年在学时,我们常常用印字格方式练习毛笔字,经过一段长时间训练后才临摹一些名家碑贴,学习名家的笔法,而一般人认为只要字字端正就是靓字,例如我们见到街边为人写招牌和挥春的人,所写的字,每个笔划齐整,每笔的粗幼一致,每字的大小一致,很多人就认为这就是靓字,认为这就是书法的典范和最高境界,这种观点和欣赏尺度,对一个真正懂得书法艺术的人说就完全不是那回事!
  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字匠,用他已固定僵化的技术,把每字的笔画齐整排列出来,像印书的字粒般把字堆砌而成的作品,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生命,更谈不上艺术的境界。 
  一幅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是具生命力,感染力,能充分表达作者个人的意欲、风格、当时的心境和个人对真善美的诠释,而技巧只是表达的一种方法而已,这就像我们欣赏一幅名书法家的杰作一样,每个字大小不一,有丑有妍,快时像惊雷闪电,慢时像孙大娘舞剑,刚柔并济,整篇布局有致,每字间互相响应,笔触间充分刻划上个人的心境,充满生命力,在流露出个人风格和气质,使人看来历久而弥新,并不因岁月的推移而失色,这才是艺术啊!这才是Hi-End境界!
  这纯是我个人对艺术的肤浅见解,对音乐的重播,我也抱着同一见解。一套音响器材的表现,能做到高中低频平衡,音色靓,动态好,音场立体感佳,能忠实地重播音乐,已殊不容易,但严格来说,若这系统听起来没有感情,未能为音乐带来生命力,未能深刻地表达和诠释音乐家们的乐思乐想,引领听者进入音乐世界的话,那么这系统仍未达到重播的最高艺术境界(State of the Art),这也是我们经常谈论的Hi-End境界。
  上面所描述的境界,其实还未走到艺术境界的尽头,(而事实上艺术肯定是无尽头的),我们知道艺术除了可供欣赏之外,更可贵的是他可供给人类无穷的创造天地空间,去发挥个人的创意,有了创意,艺术才有生命,才可延续而历久不衰。 
  重播艺术亦然,除了能忠实重播外,一些高手更能将系统化为表达自我的工具,使重播更具感染力,别有创意,更能表现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气质,当你聆听他的系统时,你就能体味到他个人的音乐修养,对艺术的品味,人生观,和个人的独特气质。
  我在这里无意唱高调,只是有感而发,因为在三十多年走过的HiFi路上,个人的深切体会和眼见的众多例子中,绝大多数的发烧友都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只着重一些音响上的官能刺激和效果(例如一些专听效果碟的发烧友)或由于思想狭隘,主观过强,沦于偏激,自以为是,在漫长的"玩"的过程中,永远不真正地去接触现演奏,多听和多了解各类的音乐,多读有关音乐书籍和多去接触各种艺术以期增加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品味。只是终日在校声技术的层面上打滚,试想一个毫无艺术修养和品味的人,他所调校的重播系统能够达到所谓State of the Art的境界吗?
  一套系统的重播,其实是把你个人的一切,包括内心的世界,赤裸裸地暴露在别人的面前,你能掉以轻心吗?
  我希望发烧友在追求完美重播的过程中,明白除了在调校技术层面不断进取外,更能在音乐和其他的艺术层面不断修养自已,与时并进,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拓宽自己的精神领域,真正享受到音乐为你带来的丰盛人生,否则你终其一生将一无所得,只是HiFi奴隶一名而已。
  我深切地体会到,练好校声技术固然重要,但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作为依归,你最高的成就只能做到上述所讲的街边字匠和复制画的层次,难以达至艺术的高境界。这也是为什么我虽然满头白发,但仍然孜孜不倦,永无休止地去追求的原因。

HiFi经的重要一环--器材架

  发烧友购置器材后,当然要为他们的宝贝寻安身立命之所。如果你有私人不受干扰的试音室,可以为所欲为的话,你当然可以随意摆放器材,即使把室内弄到杂架摊一样,只要靓声,一点问题也没有。
  在多年玩HiFi的经验中,愈是高级的器材,愈是敏感,同时为了迁就音场,发烧友都避免用高身的器材架,他们多喜欢把器材用各种承托物,或矮架放在地上。有时由于避免器材间互相干扰,往往将器材摆得横七竖八,线材弄到通地都是,在其间走动,就像打梅花桩,一不小心,给器材或线材绊倒的话,小则受伤,大则连机也烧掉,真是一步一惊心。
  要是你能有这样好的环境,只求靓声,一切都可让步的话,你是最幸福的人。
  我相信大部分发烧友都没有这样幸运,他们大多都是把客厅作为聆听音乐或观看电视,和家人聚会的生活空间,器材的摆放当然是能配合室内设计,美观、方便、安全为准,是以大多数发烧友都把器材放在组合柜内,较讲究的便放在专为放置器材的架上,总之是以齐整美观作大前提。
  不用我说,器材放在HiFi架上,声音肯定比放在一些组合柜内好得多,原因很简单,一般的组合柜,都是木制品,部分的背板单薄得可以,而且为了方便用家调整柜内的放置空间,都做成可活动调节的层板,适应放置各种大小不同的物件,试想一个厚薄不均,结构松动的柜子,就像一个大的共鸣箱,器材放进去,好声才怪呢!再者这些柜子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器材散热,许多时更没预留到走线的孔洞,试想,光是解决接线问题,就足以把你弄到半死。
  HiFi架的方便的确为发烧友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却又带来了另外一些问题,而这些却直接影响声音和音场的表现。
  发烧友买架时,第一当然是考虑对声音的影响。市面上有金属制的也有用木或其它物料的成品,它们都各有自己独特的音色,端视个人喜好和选择而定。大多数发烧都喜欢用铁架,因为它坚固,耐用,有些比较讲究的更在架的空心部分灌砂,在架的脚部加上钉脚,甚至有些可以调校架的水平,这一类架的效果都对系统的音色有一定的好处,但当你处理不当时,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首先谈谈它的优缺点。
  铁架,经过灌砂加钉脚,一般都会使音色趋向结实,低音比较清晰,线条比较明朗。
  但亦容易使一些原本音色偏向硬,高中偏瘦,低音单薄的组合的音色平衡更偏冷硬,欠缺音乐感和韵味,所以在选择购买这类架时,必需先知道自己的组合本身的音色,才好决定是否购买,否则是得物无所用。
如何令铁架更靓声?
  要是你真的买了铁架而不幸又不适合你的系统的话,请你不要灰心,可以试试用以下的方法去处理。
首先要注意钉脚的松紧,通常若把钉脚上紧的话,低音会扎实,高音的线条也比较紧,泛音可能比较少,所以若你感到高音冷硬,小提琴声像锯钢线,冷硬而锋利的话,可能是钉脚上得过紧,你试把它放松,再轻轻稍为上紧,情况可能改善。另一样,不可不知,用铜或不锈钢的钉脚会完全不同声。用铜做的一般音色比较中性,不锈钢的音色有冷硬而金属声特重的感觉。若你的架是用不锈钢钉脚而组合的音色如前述的话,你一定要把钉脚换回铜制品,另一方法就是用一些泥胶(例如文具店可买到的Blue Tack最好用),贴约两粒白豆大小在钉脚上也有很大效果。
  除了钉脚直接影响声音外,承板也绝对不能忽视。市面上很多成品都在架上装上薄铁板,这一类架声音最差,购买时应选一些可另配承板品种,这样用起来时就比较有弹性,可以在日后用不同的承板来校声。 
  谈到承板的材料,最好的是用花岗岩石(厚度不能太薄,最低限度要2cm,厚一些更佳),其次是有机玻璃(又称水晶胶,或Acrylic),这两种承板最能收紧低音,整体线条明朗,高音比较生动而不会冷硬。若你的组合松朦,这种材料最合用。
  很多人喜欢用云石和玻璃,取其美观、容易购得到。但经多年验证,云石其实密度不高,而玻璃又太硬,影响到音色过于冷硬而锋利,欠缺音乐感。
  假若你的系统,音色冷硬、干而薄的话,你可用一些硬木板,例如花梨、柚木板之类,但厚度最少也应有2cm以上,有某些MDF板(做音箱用的中密度板)也是非常靓声的承板。
  最后,若架是可以灌砂的话,你可尝试灌入钢砂,或不同粗度的砂粒,以作校声。灌砂份量多少,用不同金属,不同粗幼的砂粒,或将它们混合,甚至加入木糠,都会做成不同的效果,如你有耐性的话,你可以慢慢试,直到满意为止。


 


 

 

爱音响,也爱妻子

  我认识的众多发烧友,绝大多数都是品行端正,少有不良嗜好,而且家庭观念极重,你不信吗?你看,发烧友除了偶尔在同好家玩过通宵外,大都是一下班便迫不及待般赶回家去,除了吃喝位撒外,便留在家里对着他心爱的器材,用充满柔情,无尽的耐性和无尽的爱心,不眠不休,无怨无悔,死而后已的精神去呵护,用尽一切方法服侍它,为的都是博"红颜"一笑,令它的歌声乐韵能为自己带来陶醉的一刻,那热爱的程度,恐怕不在妻子之下。
  我曾经看过一篇漫画,一个满面于思的洋流浪汉用叹息的口吻对同坐在路边的另一名流浪汉说:"我从前有一个美好幸福家庭,也有一份高尚的职业,一向相安无事,直至某天,我开始听得出不同级别器材的分别后......最后沦落到这样子了,唉!!!"
我当然不希望发烧友为了玩HiFi弄到像漫画中的主角一样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流落街头,只不过,这不是虚构的故事,现实中的确有些朋友为了玩HiFi,过度沉迷,冷落娇妻和家人,导致离婚的例子。
  我亦毫不讳言,我的婚姻也曾为了我对HiFi的狂热而亮起红灯,我记得我最疯狂的一段日子,每星期不但有几晚通宵达旦在朋友家玩HiFi,而且每天晚上在家里都弄到差不多天亮才睡,老妻很多时睡了多觉,午夜梦回时,听见屋里有异声,以为有小偷爆窃,却原来我在昏暗的灯光下躲在喇叭丛中搅野(当时我的系统共用了百多只喇叭单元,连多少部扩音机我也记不起了!)弄到我老妻啼笑皆非。虽然我一家人也喜欢音乐,但也无法忍受我的"异常行为"而冷战了一段颇长时间,几乎弄到不可收拾,幸好我迷途知返,得到妻子的谅解,互相迁就才化解了这场院危机。
  如你经济优胜裕,在家里地位优越,妻子又千依百顺的话,当然可以为所欲为,但你若是只是工薪阶层,又喜欢HiFi,家里有的虽不是"河东狮吼",但买HiFi时总是把价钱向妻子报低一大截的话,你总想办法令你的心爱的音响好好地和你的"母老虎"(今年是虎年)好好相处,否则,当老娘心情欠佳时,不朝你的音箱泼水的话,也会请它吃一记虎尾脚,让它跌个头崩额烂,填海都无人要。
  因此在国外,洋鬼子在买器材时,其中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W.A.F.(Wife Accepting Factor的缩写),意思就是妻子接受这器材的程度(这当然就是外观靓否,和是否影响家居装修和摆设),价钱方面,不用我教你怎样说了罢?
  器材买了回家,故事还没有完结,若你有私人的房,当然可以悉从尊便,不幸的是大多数人的家,可供放HiFi的地方同是作一家人活动的客厅,甚至是饭厅和书房,而玩HiFi,正如我上期所说,摆放器材这么多禁忌,放在这角落又有驻波,那位置又妨碍音场,这里又不方便,那里又要放书桌,总不成为了玩好HiFi,全家对你的心爱的音响让步罢!
  为了迁就一房多用的原则,为了减少你的音响在"母老虎"心情欠佳时(例如情人节不见你送花,结婚纪念日你又不识趣的话),有被虐待的危险,也为了你宝贝的儿子有张书桌温习功课,更为了你给"恶妻"预留一些地方招呼她的雀友,我不惜厚颜地做一次文抄公,把美国Avalon音箱厂所建议的家居和聆听室合二为一的设计范例列出供大家参考。
  这图里所示的器材和家具的摆设,表面上看来并无什么特别,事实上它内里暗藏玄机,不单止合乎实用性和方便性,其中更符合器材的摆位要求和靓声原则,也顾及房屋音响学的理论,看似平凡,其实个中大有学问。
  我且略略谈谈这房间设计上所顾及的各点,日后,有机会时,我才把每点详加讨论。
  首先它顾及家居的实用和家具安排的合理性。这房间分为两部份,以房中的沙发椅为界,左边是聆听音乐的部分,而右边家庭的起居和作息部分,提供了书架和书桌供阅读和文书工作的地方,在另一边提供了家人聚会和休憩坐立的空间,合理地分配了有限的空间。 
  发烧友所注意的当然不是右方的用途,他们注意的当然就是喇叭摆放的位置,器材的安身立命之所,而最重要的还是音响效果。究竟这房间是根据什么理论来作这样摆设,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在整个房间加上吸音,扩散或反射之类的物料去控制声音?这样子的布置会靓声吗?
  其实这房间里的一切摆放和放置的位置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我就把它的理由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先看房间左面,音箱后面的墙壁没有什么摆设,墙是光脱脱的,而在最右面的墙则装上了书架和书桌,另一角则放了重型的曲尺沙发,茶几和角几,这里说明了两样东西,第一是左面音箱后的墙没有任何物件而且没有吸音箱装置,(当然,主人家可以挂上壁画之类),这位置在音响学上称作活端(Live End),可以反射声音,令声音听起来生动活跃,而在它的对面(即图中的右墙),因为装了书架和沙发之类的家私,减低了反射和有吸收的功能,令大部分声音被吸去,因此被为Dead End(死端)。这样的设计正巧妙地运用了家具的陈设去符合Live End和Dead End的理论。另一方面,书架的书,书桌和沙发等因能吸收大量低频能量,有效地减低低频在墙角的驻波,令低频更清晰,更准确和减低因驻波而引起的隆振。 
  第二是音箱所放的位置。音箱摆位是玩音响的过程中最难克服的一个难关,无论你的器材怎样了不起,你摆放的修为不到家的话也是徒然。光是谈摆位,可以用几百字概括,要精细地去研究讨论各种摆位的方法和优劣的话,我相信写一本专著也可以,我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研究。今次我只是精略地说,这图的摆法并不是最好的摆法,由于音箱的背后距离太短,会影响音场的深度。音箱摆事实放在一个这样的房间,通常放在房间长度约三分一的地方会最靓声,音场深度最佳。这图的摆法(只是房间的五分之一的位置),是一个家居妥协的摆法,可以满足一般的要求。
  第三是器材摆放的位置,上次我谈器材摆位时曾说过两大忌,一是摆在驻波区,第二是摆在破坏音场结像的地主(例如叠高放在两个音箱之间)。这图的摆法很聪明,把器材摆在沙发椅不受驻波影响的地方。功放放在两个音箱之间稍后之处,只要是放在地上,或用适当的矮架承起,对音场的结像,影响也不大。
  第四是音箱的两旁挂上了窗帘或挂毡之类的吸音物,主要是因为一边是窗时,因为挂上窗帘的关系,会吸去部分声音,令两边声音不平衡而需要在它的另一面挂上挂毡或类似吸音布料令两边声音达至平衡。 
  当然在聆听位置前后铺上地毯是省不了的,至于地毯的厚薄,需视乎整体音色平衡度而定,高频太多则宜铺厚地毯,地毯的面积稍大亦无妨,反之,地毯用薄一些而面积小一些则音色比较活跃。
  这样子的设计,你不要小看它,很多高手都是用这方法找到他的靓声,令他心爱的音响和他的老婆好好地相处,合家乐融融。`

电 的 余 波

  自从谈过电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不少读者,他们提出很多有关电的其他问题,是我没有在以往的文章谈及过的。而其中很多都是有趣而又有建设性的,所以我今期把他们的问题公诸同好,也把我个人的浅见提出和大家研究一下。
从头开始
  有位读者问,既然由供电局供电的电线和总掣都是一般合乎规格的货色,经多年使用,老化和性能衰退在所难免,发烧友在入屋的总电掣用上靓线和插座,其改善的效果值得存疑。
的确,供电局所提供的只是合规格的货色,但经多年使用,电线都少不免有老化现象,例如铜的表面会氧化,电的总掣开关接点的氧化,因热涨冷缩的关系,固定电线的螺丝会松脱导致接触欠佳,插座和插头的接触面氧化等等因素,都会因岁月的推移而逐渐显露出来。音响器材对供电的敏感,超乎你想像之外,除非你不是发烧友,否则,就算你不换上靓线之类的发烧补品,只需把插座的螺丝一一锁紧,把接触点擦干净和钳紧,将电线氧化了的部分剪去,从新接驳,你一定可以清楚地听到声音的分别,效果肯定是正面的。
虽然供电局提供的入屋电线我们是无法去改变,但总掣的素质和屋内的电线总可以有改良的余地。若我们能用上优质的总掣和电线,加上严格的施工,靓声必定有所保证。
  残旧的电线,氧化发黑的接触点,松脱的插座和插头,不单为音响系统带来杂声,在使用大电流的扩音机时,更会引起电线发高热而导致火灾,你能掉以轻心吗?
  若你发觉家里的电线和供电系统的各环节已使用多年,你的音响系统杂声多,声音毛噪,低频瘦弱,松散,高音粗糙,当用上一些补品级的电源线时,效果又稍好的话,你不妨考虑请合格的电工把供电系统的电线和插座换上俦的品种,这比起你花上一万数千元买一条电源线更立竿见影而且省钱得多。
电压波动
  电压波动在各地区普遍存在,其波动的幅度,更令人担心,某些地区有时会低至180V,高时会升至差不多240V。很多器材会因此而不能工作甚或烧毁。因此有读者问及是否可以用稳压器去补救,以保障器材的安全和令到声音有所保障?
  多年的经验证明,电压的高低肯定影响器材的表现,一些高级的器材更甚,我就曾经用一些巨型的可调变压牛去试过一些机种在不同电压时的表现,发觉只是三几伏的上落,声音也大打折扣,所以稳定的电压和充足的电流,是靓声的基础,是不容质疑的。但电压的上落,不是由个人控制,用上稳压器去补救,理论是对的,但效果却不能保证,究竟原因何在?
  市面上的稳压器约有两种。一种是用电路去控制调整电压的火牛,而达到稳压的目的,另一种是用电子线路去稳定电压。
  首先谈谈第一种稳压方式,这种方法是由一个电路感知供电电压的高低,然后由另一组电路相应地去推动一个马达,把可调整电压的火牛推动,改变电压,当达到预定的输出电压时,便停下来,这样使可达到稳压的目的。
  第二种是没有机械部分(即推动马达),纯用电子稳压方式工作,这种方法是比较精密而且成本极高的稳压方式,多用于电脑或仪器或需极高稳定电压工作的器械上,越大电流的稳压成本越高,它们设计时的对象不是一般音响器材,所以发烧友用上了也不一定保证靓声。
  上述两种稳压器材,各有优缺点。第一种用调压牛工作的稳压器在工作时,若电压不停地波动的话,你会听到"的、的"或"搭、搭"的机械声,若调压牛的接触点不洁或跳火的话,更令器材发出杂声甚或"噗噗"声,令人担心器材的安全。再者,若调压牛的功率不足的话,器材的表现会大打折扣,声音更会有干硬,毛糙和动态欠佳的表现。这类稳压器是否适合你的系统,真要试过才知结果。
  第二类电子稳压方式工作的稳压器虽然精密,但一般提供的功率并不高,器材用上了并不见得有好的表现,多年来,我也试过不少,也曾把用在巨型电脑的稳压器试用在音响系统上,但效果也是不理想,最后还是放弃不用。这类稳压器,不是没有适合音响系统的产品,而是价钱贵得令你咋舌,我就曾经试过一部差不多有一张书桌这么大的稳压器,效果极佳,但价钱吗?四十多万元!你会买吗?
  发烧友在电压不稳定的地区玩HiFi,唯有认命!
滤波器和隔离牛的效用
  我曾不避嫌地介绍过一些电源滤波器和隔离牛,读者也有很多意见反映,大部分人都说他们的系统用上后有正面的效果,但也有  读者谈效果殊不理想,希望我能够解释一下原因。
  首先谈谈滤波器。这类产品繁多,用途不一,但多数用于电脑和精密仪器上,根本就没有是为了音响器材而设的,我多年试过的滤波器,数也数不清,真正为音响器材而设计的只有美国的TICE,Clean Image, Power Wedge,日本的Accuphese,英国的Deltec的The Power之类的电源处理器,效果不一,而功率有限,价钱亦非常昂贵,是否适合你的系统,若非经过实试,无从肯定。
  在市面上旧货摊上见到从电脑拆下来的滤波器,我试过靓声的只有一两种,价钱不贵,所以也曾不避嫌介绍,但也不敢保证是否适用在你的系统上。若是不适用的话,你可试试把它用在你的电视机上,可能你有意外收获也说不定!
  有些读者问,他单一用滤波器时,效果不俗,但加上隔离牛后,效果反而差了,究竟是什么原因?
  这原因我也曾详细研究过。首先是功率问题。若你的音响系统总用电量是一千瓦的话,而你只用一千瓦的隔离牛,效果肯定会差。经验得知,隔离牛的功率要有三至五倍的供应裕度,才有良好的表现,所以我只推荐用2.5千瓦或稍细的隔离牛供电给用电少的前级和CD机,解码器等使用。功率就只用滤波,以免动态受到限制。 
  第二原因是牛的老化问题。隔离牛用久了性能衰退自然效果欠佳,除此以外,铁片松而引起振动,产生杂音,发热等,亦是造成衰声的原因。所以买旧的隔离牛时,单从表面判断新旧,也会失准,效果是无从保证的。很多发烧友都清楚,牛旧了,衰声是必然的,切勿以为逢隔离牛必是靓声,买旧牛靓声是你走运!
  第三原因是一般发烧友易于疏忽的隔离牛或电源牛的工作周波(Cycle),我们知道国内的标准电压是220V,50周波,但一些进口旧牛的周率是60Cycle时,不但效率效率降低,空载电流变大而引起牛发高热,一不小心更可能引起火警,这类牛不但有潜在的危险,更肯定不会靓声,所以选购时,若没有标示清楚工作Cycle时还是不购为妙!
200V, 110V, 100V
  一般市面上的器材的用电多是220V,部分由外国进口的产品则有110V或117V,这些电器对电压的宽容度通常都有5-10%,换句话说当一件110V的电器在100V和120之间工作时是安全的。
  上面是一般人的概念,以为一些标志100V的日本器材也当然有5-10%的宽容度,于是不理三七廿一便把它插在110V的降压牛上便照用可也!谁知,过不了十五分钟,连开关也没有接上,机便无声无息地烧了,再也开不着,于是拿去检查,原来电源牛已烧掉了。
试想,机也没有开着,便把机的电源牛烧掉,你说奇怪吗?很多发烧友都不名所以,莫名其妙。 
  原来,这些100V的电器,只适用于日本本土的电压,若用在110V时,往往便由于宽裕度不足把牛烧掉,再者,很多日本的影音器都有预备电路,即是一把机接上电源,变压器已经通电,而机上的电源开关只是装在变压器后面,对变压不起开关作用,所以即使不开着机器,无论接上220V或110V的电源,也会把机的变压器烧毁,所以当你使用100V的器材时一定要用刚好100V的变压牛才可保安全。
  除此以外,若你细心比较的话,每部器材都有它最佳工作电压,太高或太低都影响它的表现。
  上面所述,相信可以解答了部分发烧友的疑团!

聆 听 室 的 臭 虫

  这里说的臭虫,当然不是指那些可以用杀虫杀掉的臭虫,而是一些不大为人注意,而又确实影响声音,引致一些莫名其妙而又难以解决的,又影响音色平衡细微之处,它可导致发烧友即使换机、换线或是用一些高价音响附件也无法取得所需的效果,但当你能留意除去这些臭虫的话,你可能不用分文,就能令你的组合发出美妙的音色。
  玩音响,要靓声,大家都知道,很多时除了组合的素质外,聆听环境的配合,电源的处理,音箱摆位,附件的使用,家具的摆设等都要小心处理妥当,每样的基本功都注意和处理好,点点滴滴积累起来,这种细致的功夫做得好的话,才有靓声的机会,这就是玩的意思。虽然很多发烧友都能做到上述的功夫,但仍然弄不到靓声,很多时是他们忽略了一些细节和一些视而不见很容易错过或忘记了要处理的事物,引致组合的表现总是不能称意,以下是我的一些捉臭虫的经验,若你发觉有同样情形在你的聆听室发生的话,你试试用以下的方法处理,效果可能意想不到。 
一、多余音箱的处理
  很多发烧友都拥有一对以上的音箱,他们习惯都摆在同一聆听室内,这些不用的音箱往往是导致组合声音欠佳的元凶,特别是这些音箱摆在发声音箱的附近,无论你把它放在发声音箱的左右或后面,只要是放在同一房间内都足以令整个组合的动态受影响,不但定位受影响而且乐器和人声的凝聚力和质感都使你有一种松散和有气无力的感觉,你只需把这多余的音箱搬走,你立即就可以听到很大的分别!要是不能搬走的话,你试用一截短的铜线把音箱的正负极接起,(再用这音箱时,记得拆掉!)有可能的话,你把这对不用的音箱放到聆听位置的后面,你一定会听出整体的动感,质感和力度都会好得多。
  为什么一对不用的音箱也这么大的影响?主要原因就是当主喇叭发声时,这些不用的音箱也像音叉作用一样起着共鸣作用,当你用手轻按这些不用的音箱的纸盆时,你一定感到它随着声音轻轻震动。这不但卸去发音音箱的不小能量,更因本身变成一个共振体而发出干扰声音,弄到主音箱的声音也因而受到污染,这情况下,又如何靓声?有些严格的试音室只放一对音箱作试音用途,原因正在于此。多年前英国某名厂一位HiFi界中极负盛名的高手就曾经示范过。在一个只有一对音箱的试音室内,把电话拆掉拿走,在场每一个人都清楚地听到有显著的改善,你试想一下,电话话筒的微型喇叭也有这么明显的影响,诺大的音箱上的喇叭会不产生负面的影响吗?
  当你不能把没用的音箱移走别处,用短铜线把正负极短路也会起作用?是的,当你把它短路时,单元的纸盆震动产生的电源会回流到音圈,这反电动势会产生反作用力抵消纸盆振动,因而减少活动范围而减低对主音箱的影响,但效果当然不及把音箱移离聆听室。
二、室内空箱和木柜,通气槽的影响
  若室内放置有箱子和木柜,而又装有冷气槽的话,这些都是共鸣体,处理不好的话,肯定会隆隆作响,影响整体的高中低平衡,而且无法取得快速有力,结实和富有动态的低频。其实这些箱子和柜若能好好地小心处理的话,它们反而可以用作调整低频之用,方法亦很简单,用书本和衣服棉被或毛毡之类的物品不规则地塞至大半满,箱内留小小空间,这些箱或柜子放在低频的驻波区,就可把大部分的低频驻波吃掉,把这些箱子放在聆听者的后面和墙角也有很不错的效果,这些箱子或柜的门更可利用来调节吸收音量。
  至于风槽或冷气槽就比较难处理,一般可用吸音棉把它包起来,如果效果仍不理想的话,那只有用木条加固,或用一些像泥胶的冷气喉用封胶贴在减低它的震动和共鸣。
  讲起箱子,使我想起一次有趣的经历,我记得有一次到一位发烧友家里作客,当听钢琴和敲击乐时,有些频段总是咚咚作响,起初以为是音箱有问题,但走近音箱细听又全没问题,一时间大家也摸不着头脑,后来在无意中伸伸懒腰,一脚把茶几底下的曲奇饼铁盒踢了出来,才发现这个空的饼盒竟是元凶,每当箱发出某一频段的声音时,就引起它的共鸣而咚咚作响,把它拿走便一天光晒!所以发烧友平时要多留意不要把那些空箱和空罐之类的东西留在聆听室内造成怪声。
三、音箱上不宜放在杂物
  我们很多时在发烧友的家中和一些杂志的照片上都看到人们很喜欢在音箱上放些小摆设,或为了美观,盖上一些花布或刺绣之类的物品,其实大多数的音箱顶部都不适宜放任何杂物,因为对高音的频段有很大的影响,但相反,若你能好好地利用音箱顶对高音敏感的特点,你可以用不同的物质校声,例如当你感到高高暗谈,空气感不足时,你可以把音箱顶上的小摆设,布公仔或吸高音的东西拿走,你往往就解决了问题,但若你感到高音太亮时,你又可以用一小方棉或绒布放在音箱顶移近高音单元处,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我就试过一只日本叫Combak的调音片,可以放在音箱上调节高音,一般来说,音箱顶最忌放重物和一些吸音性重的东西,它不但影响高频的延伸,更影响音像的高度和结像力,使声音失去很多细节和空气感。
  同样道理,很多机都忌用重物压在上面,这样会使声音死去,欠缺生气和余韵,若你真的用重物压在机上的话,你先试听一段的小提琴音乐,然后把重物移去再听听,你就知道什么事了!
四、壁画、挂毡和盆栽的放置
  为了点缀家居和美感,很多发烧友都喜欢挂上画和挂毡之类东西,更见很多人喜欢在音箱附近放些盆栽。这类东西不要看轻它的作用,很多时声音发生问题时,往往就是它们作怪,例如你在音箱的旁边挂上一幅用玻璃框镶好的画,往往就由于玻璃的反射太强,而使左右声道失去平衡,做成一边大声的结果;一般挂毡都具有吸音能力,把它挂在一边音箱的第一次反射点时,也往往做成一边细声和结果,除非你能在左右对称地挂上同样的挂毡,否则不挂也罢。
  放盆栽的道理也一样,由于那些茂密的叶子多的盆栽对声音的扩散起一定的作用,放置时更要留意是否会影响结像和定位,当你发觉音像松散无法结像时,你试把它们移到另一些位置去看看是否有改善,才好决定把它放好,不要只求美观而随意放置。我就曾以把两盆矮树移离约半米便解决了音像松散和定位问题。
  不要只顾换机和换线,只要你花少许时间去捉捉"臭虫",你肯定有所收获!

望 天 打 挂

  全球的天气,年来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气候都反常,不但带来不少的天灾,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就连发烧友也受害,何解呢?你还记得吗,前几天下着连绵大雨时,你在家听你的心爱组合时,你有否感到你那类组合的声音象鬼食泥一般,又或你的死党苦着脸向你哭诉,他的名贵组合变了声,不堪入耳,不知出了什么乱子,又或你去到那些HiFi铺,效果都是难以入耳,真的是象音响末日似的。
  不错,天气的变幻,直接影响音响系统的表现,如你留心天气的变化,留意各种不同天气下,音响系统所表现的差异,识得望天打佳,一旦有失常的表现时,你就不会盲目地去疑神疑鬼,把系统搅来搅去,换机又换线,不但花精神,有时甚至伤及荷包呢?
  我有位老友,每天都望天打挂,家里除了温度计,湿度计外,更有一座航海家用的专业气压计,每次开机前,都要看看当日温度和湿度的比例,更重要的是看看气压的高低,然后才决定开机与否,如果湿度太高或气压不正常的话,他就索性不开机而看电视节目去也。曾经有一段时间,他每晚开机前,都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当天气压是否正常,湿度是否适当,并作出靓声预测,以五盏灯为准,最靓声是五盏灯,稍差是四灯,如此类推,并且预测当日是否高音过多还是适中,低音是否爆得起等。起初我只是当他开玩笑,不以为意,但我这朋友认真异常,语气严肃,使我也渐渐留意他的预测,留意起自己组合在不同天气情况下声音起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约两年吧!)的观察,我和一班发烧友都有差不多的结论,天气的确对音响系统的声音表现,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音响好坏与大气压力最有关系,气温和湿度虽然肯定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仍不及气压变化影响大。据经验所得,当气压向高或低移动时,音响效果最差,但当气压持续稳定时,无论是高气压也好,甚至低气压也好,效果都不错;高低气压稳定时,系统声音的取向当然有所不同,但那只是音响特性的不同。
  每每当气压起变化时,例如气压由低趋向高时,则高音有偏高的感觉,低音没有气势,总有点不对劲的感觉。相反,当气压由高趋向低时,你会感到声音粗重,干涩和欠缺开扬的感觉。上述的情况多是发生在气压变动时最为显著。但当稳定下来,不论高低,都有不错表现,而在正常气压(水银76cm)而又稳定时,音响系统的表现最靓声(校得不好的例外!)
  除了天气外,一些也会影响声音的因素(不包括已知或还未知的),我试把它出来作为大家参考。
一、电力不足,例如地区供电不足,电压下降,又或天气热时,在高峰用电期间时,任何组合,相信也不会好声到那里。
二、聆听环境和时间,一个聆听环境的色调、布置、附近环境的干扰,家人的活动都足以影响你的情绪,在时间方面,你总是感到日间没有夜好,夜间又没有深夜时好。
三、个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当你心情欠佳,烦躁不安,大喜大悲时,什么音乐也不见得好听;如果你精神不足,疲累不堪时,你也会感到组合声音会一无是处!
四、人数多寡和气氛。发烧友在三两知已叙会时,组合的表现出色得很;但往往人数一多时,高中音会不翼而飞,组合表现欠佳;却原来,据专家估计,室内每多一个人,等于多了八块吸音板。所以,发烧友要演示音响时,切记不要招呼太多人,否则你会失礼死人!况且人多时,往往有些自己以为聪明的发烧友,喃喃细语地去教别人听或弹你的系统时,气氛会被破坏无余,声音那会好听? 
发烧友啊,发烧友!上帝为什么赐给你两只耳朵而只给你一张嘴巴,你明白吗?

 

改 善 CD 机 的 音 质 (上)

  很多朋友到过我的试室外听过我的系统后,最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我用的CD机,竟然是一部只值数千元的Sony CDPX5000,与的JBL K2音箱和Rowland组合极为不对称,在人们的心目中,这组合起码应用上十万元级的CD机才匹配得合理,因为CD机是把守音源的第一关,若CD机表现欠佳的话,后面用的是极品器材的话,效果也不会好到那里去去!但当他们听过我的组合后,发觉这部平价CD机的表现竟然一点也不赖。有些好奇的朋友,甚至怀疑我收藏了一些秘密武器或做了手脚,经仔细检查后,并无任何附加的解码器或其它的配件,虽然事实摆在眼前,但他们总是不相信这部CD机会这样靓声,希望我能把校声的秘技公开,惠及其他发烧友。
  在未谈及如何改善CD机的音质前,我得把人们一些疑点澄清一下。首先这套喇叭和扩音机是朋友暂借给我用,所以我不打算去买一部高级的CD机和解码去配合它,只用我手上仅有的平价机弄点音乐自娱便算。再者,我又好奇,视之为一种挑战,看看将一部平价机发挥到极限时可以做到什么地步,虽然目前的表现也相当可人,但我从来没有花过分文去"摩"它或买一些贵价线去配它。我在下面会把一些经验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CD机的承架,摆位
  一般平价CD机由于成本关系,机身都比较单薄,最易受到外来震动,导致声音劣化。为了减低震动的影响,我们得先了解CD机怕振的原因才可适当的对策应付。
  震动的来源有三。第一是来自CD机本身驱动马达工作时的震动;第二是地面传来的震动,例如音箱发声时声波震动地面经由架传到CD机;第三是声波再折射向CD机时的震动。
  对付第一种CD机自身震动,是厂家做的事,我们能做的有限,充其量在机壳身上贴上一些吸震物质减轻震动而已。
  要对付第二种震动的话,人们必需把CD机放在一些坚固、沉重的机架上。最忌放在一些普通的空心木架或一些用薄板做成的组合柜内。一般市面上装有钉脚,厚板甚或石板的HiFi专用架都适用,而我也不避嫌地介绍,在我用过众多的架中,以意大利出品的Solid Steel效果最好。
  至于第三种震动,即是由空气传来的声波震动,则有用摆位避开。我在前些时候曾有在谈器材摆位时提过,器材切忌摆在驻波区内,如果你把CD机摆在这些位置上,剧烈的震动会使CD机的伺服系统和改错系统产生异常的动作和不停地努力工作,需要竭力去修补错误的读数,从而加大了耗电量。从而影响了机内模拟电路的工作,引起音质劣化。再者机身的震动也会使布线和线路板随之震动,使电路起微妙的变化,造成音质变异和劣化。
  通常房间的四只角,音箱背后墙的中间,两个音箱的中间都是低频的驱波密集区,应尽量避免摆在这些位置上。
CD机的电源供应
  我在以前写有关供电的文章时,曾提过若要CD机靓声就要避免把CD机和其它器材共用一个插座,主要的作用是避免CD机的数码干扰经由最短的途径漏到其它器材而影响声音,我极力主张由另一电源,拖一独立电源供应给CD机使用,如你能在电源上加上隔离牛和滤波器去净化供电的话就最理想不过。
  除了用独立的电源外,不要忘记检查一下电源的极性是否正确,否则你会错过了一个获得靓声的机会。
CD机的接驳
  一般CD机有两组输出可以使用。一组是直接输出,另一组是有音量控制。要想靓声的话,切记要接直接输出的那一组。经过CD机输出音量的那一组通常都不会好声到那里。
  第二点要留意的就是把CD机背后不用的输出,例如数码输出,光纤输出或同轴输出等都要全部关掉。你不要以为这些无关痛痒,你不防细心比较一下,你就知道影响之大,令你不容忽视。
  第三个要留意的是耳筒的音量开关。这个开关表面看来和直接输出那端毫无关系,但从过往很多机的表现当中,这个开关虽对CD机输出的音量无直接影响,但在旋动这个开关时,发觉很多时都产生音色上的变化,有些音场也受影响,所以你可以细心比较一下,看看你所用的CD机上,这开关是否对声音作用。通常我都习惯把这个开关扭到最小声的那点上。
  你先去试试我上面所提供的方法把你的CD机处理一下,看看有什么进展。下次再谈。

改 善 CD 机 的 音 质(下)

  上次谈过一些改善CD机重播效果的经验和方法。意犹未尽,今次我再把一些改善CD机音质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输出端的选择
  占绝大多数的CD机的输出端都备有同轴输出(则一般人称之为RCA或俗称莲花插座),光纤或平衡输出。这些输出端并不是任何一个都靓声,很多时某些中下价的CD机,某些输出因为迁就成本的关系,都只是聊备一格,所以不要随便相信一些别用心的售货员建议,去买一些贵价的讯号线去配搭你的系统,最好是向朋友借用不同的线材去尝试,仔细比较用那种方式接驳最妥当。更不要迷信平衡输出一定比RCA输出靓声,一定要实际接驳好后,AB比较过才知道应选择那一种接驳最好声,特别是一般下价CD机,平衡输出端的音质有时并不如你想像中那么好是正常的事,因为靓声的平衡输出成本不轻。
  若你的CD机的转盘和解码是分体的话,接驳时也要用不同线材去把它们连接,实际试听和比较后才好决定。在过往的经验得知,RCA和平衡输出的表现往往有很大的分别,而光纤的音色也和其它的线材的音色有显著的不同。当和前级和功放等整体配合时,才可决定用那种输出方式比较合乎你的要求,若盲目听别人的提议或一些刊物的评论而买线材去配搭,往往就不能发挥到CD机、解码和前后级的最佳状态,而把罪过归咎于CD系统。一套贵价的CD机和解码,因为输出端的选择错误,表现输给一部平价CD机是屡见不鲜的事。所以无论用什么价位的CD系统,多试不同的接驳方式,才可以真正发挥该机的优点,请多给它们一个机会!
CD机的适当位置
  上次我谈过CD机不应该摆放在驻波的密集区内,同时要放在音响专用架上和做好避震功夫,我忘记了告诉大家CD机摆放时最忌叠放在前级上,若你是用层架的话,虽然CD机或解码器泄漏数码噪音的话,很多时也会干扰前级和带来一些耳听不到的噪音,严重影响音质。要是你看到它们之间上下叠放或距离太近的话,你试试把它们分开摆放增加它们之间的距离,这时你会发觉公突然间豁然开朗,音级感和空气感会有很大的改善。这些不费分文的校声法,你何不试试?
不用的机要拆线
  很多发烧友喜欢把手头上所有的器材,一古脑儿驳在一起,同时把电源接上,他们为了方便,同时希望物尽其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他们犯了一个错误,无意中劣化音响系统的音质,有时更为系统带来一些莫名其妙的噪音。
  经验所得,任何讯源接线到音响系统中的前级上时,很多时都会为前级带来额外的负荷和阻抗的问题,就算没有开机,也会为前级带来地线回路的问题,导致引入一些奇怪的噪音,所以不经常使用或很少机会用到的机最好不要接到前级去,同时切记拔去电源插头。
  我就曾经试过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克服系统产生的交流噪音,有一次做清洁工作时把录音机搬走后没有把它接上,噪音竟然不药而愈,但当我把录音机重新接上,虽然没有把电源开着,噪音又回来了,最后只有把它除下才解决了问题,不但如此,音质也有显著的改善。要是你有两部CD机的话,记着,不用的不要把它接到你的前级上去!
其他可行的校声方法
CD机校声方法很多,但以下是一些比较实际可行而又省钱的方法:
(一)钉的运用
  市面上林林总总的钉脚,无论是什么物料制造的,对于一些比较轻身的CD机种都能起一些作用,但切记,没有一套是万能的钉,每套钉都有它的特有音色,贵的不一定适合你的CD机,平的未必是一无是处,必须经过试用才可知道效果是否配合你的系统。有时你发觉用家里的小酒杯承放CD机会靓声到你不相信呢!用钉法则,只有多试,别无他法。
(二)承放板的影响
  若你不用音响专用架去承放你的CD机的话,你试试用不同的承板去承起CD机看看,变化之大,可以令你意想不到。在多年的经验中,我试过的承板多到我也无法说出,其中以超过2.5cm厚的花岗岩石板,一些名贵(贵到我没有钱买的)的紫檀木板(厚度相当的!),一些特殊结构的轻铝金属做成的飞机板,外国某些用硬木条制成的砧板(厚度超过3.5cm)和一些新一代用作建筑材料(制厨柜或浴室材料)的Corian板(样子像云石的)最为靓声。用这些材料做CD机的承放板,靓声肯定有保证。当然,若你在街边拾到一些由百年大屋拆下来的青砖承放CD机又靓声的话,那是你的造化。
(三)水平调校
  很多人都忽视了CD机承放地方的水平,需知道,CD机工作时,摩打(马达)是高速运行的,要是承放CD机的地方倾斜的话,摩打会侧向一面工作,轴心不是垂直,当CD转动时会晃动、摇摆不定,雷射光头循迹便会很吃力,系统也要竭力矫正错误,试想在这情况下会靓声吗?虽然CD机放在水平的地方上,它的摩打未必百份百能在绝对垂直的位置上工作。但总比较在高低不平的地方上工作好得多。要是你的耳朵灵光的话,校正不平后,用一段你熟悉的试音碟试音,然后将CD机的水平略作调试,使CD机略倾前或后,或左或右,你会听到声音的改变,音场也会变动,当你捉摸到它的变化规律时,你就可以利用水平校声,因为每部CD机的结构不同,反应也不同,所以我无法给你一准则去校声,一切,只有靠自己,若有金耳朵帮手的话,当然是容易得多啦!
(四)遮光布校声
  要是你的CD机是揭顶式而盖子是用透明水晶胶的话,你要留意CD机附近是否有强烈的光源直接或强光反射入CD机,因为CD机本身是靠镭射光头工作,在受到其它光线直射或漫射时都影响它的工作,从而影响到音色的表现,所以如你遇到这样的环境时,用些黑布或绿色天鹅绒布遮着透光的盖子,你会直接听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信,试试看!
(五)洗白白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定时清洁接线头和座的接触都是靓声不可缺的指定动作,除了用酒精外,市面上有一种清洗底板松香焊剂的喷雾剂接头非常干净,虽然贵一点,但一支可用差不多两年,你还想怎样?清洁时可喷在棉花棒上或直接喷在表面上,再用清洁棉花抹净便可。 
  长篇大论地写怎样为CD机校声,这些工作琐碎,看来并无稀奇之处,可是,每样工作都能做好一点,累积的成果,就是靓声的基础。

 

如何大声就是靓声?(上)

  玩HiFi不能只偏重调校某一环节而疏忽其它因素的影响,器材除了要配搭得宜之外,更要有一个好的聆听环境和悉心的调校和使用才可以达到目的,这些道理相信大部分的发烧友都懂得,但能够顾及全面去玩的朋友毕竟不多,单就器材使用方面,很多发烧友对自己的器材性能都不甚了了,往往因为使用不当而将衰声的原因归究在某些器材身上。结果"玩"HiFi变成了不停地"换"HiFi。
  过去两期我就CD机的调校和使用谈过一些改善的方法,为的就是提醒一些大意的朋友,好好地去调节器校和使用器材,不要埋没了器材的优点。今次我要谈的是前级正确的使用方法。
  前级可以说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般人对前级的理解,以为前级只是用来控制音量的大小和选择讯源的一件器材,对于机上的按钮和设施都视而不见,甚至对每个按钮的用途也懒得去理解,他们其实是浪费自己的金钱和设计者的心血,没有好好地去发挥它的性能。 
  就以一部最简单的前级为例,它通常只具备选择讯源和控制大小声的功能,但你不要轻视它,其实靓声与否都跟你操作是否正确和调校有极大关系。
  先撇开调校不谈,就以控制音量按钮(Volumn)来说,就有几位老前辈公开地表示,音量控制是一种艺术,音量的大小足以影响到整个系统靓声与否。
  很多朋友,不管听什么音乐,都以同一音量去听,以为录音靓自然就靓声,更要命的是他们以为大声就是靓声,所以不管是听交响乐或是单一乐器演奏都用同一音量去听,结果你听到邓丽君的歌喉声如洪钟,娇小的身躯变成丈八金刚,小提琴的体积足以和大提琴匹敌,结他的高音像大钢琴,低音部分像打鼓。当你听到皱起眉头,心中发闷时,他们还对你说他的系统的动态如何的劲,歌手是如何的够中气,录音细节是如何多,简直可以把你气得半死! 
为什么这些朋友会这样子去听音乐呢?
  这纯因为他们少了去听真正的音乐会,我指的是正统的现场音乐会。当他听过在同一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队和单一件乐器演奏时的音量大小和真正乐器发声时,他们才能明白到什么叫做比例,才能真正了解到单一件乐器演奏发声时的音量的响度。除了听现场外,另一最直接了解乐器发声和音量的方法,就是听一些不用扩音机系统的真人演奏,或干脆买件乐器回来"亲自操刀",那么当你再去听那些CD上的罐头音乐时,就不会毫无准则地去调节音量,不但使声音失真,乐器变形,耳朵受罪外,日子久了,听觉也可能受损呢!
  音量控制的最高技巧和器材的最佳表现当然就是能把乐队或单一乐器或是真人唱歌时的音量原汁原味地还原!这也就是一些HiFi友日夕追求的1:1的音量,同样比例的体积和同样大小的立体音场。
  他们是希望把整个交响乐队搬回家去作现场演奏!
  有些发烧友以为只要把世上最贵的器材搬回家,就可以做到。以下是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位主人翁廿年前所创下的纪录,现今仍未有人能打破,一些前辈级的发烧友至今仍然津津乐道。
虽然事隔多年,部分器材型号已模糊不清,但主要器材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试把它列出来,让大家知道这套组合是什么料子。
讯源:黑胶唱盘Gyrodec加青金石唱头和Odesey唱臂(光是这组合的价值,在廿年前已是十多万港元!)
前级:Burmester顶级前级(价值约八万港元)。
后级:(一)Stax的顶级功放(每声道600W A类,峰值输时有3000W,它的样子像一个大行李箱竖立起来的模样,每声道独立,每部重二百多磅!值港币廿多万元!)
(二)EAR胆后级两套(共四件,单声道设计,每声道200W,共约港币十多万元)。
  频率均衡器:ADC美国全自动电脑调校频率均衡器,约港币二万元。
  音箱三对:(一)法国Cabassee7号仔(旗舰级,高2m多,每只箱重180磅,约值八万元)
(二)Tannoy的西敏寺(旗舰级,身高约2m多,硕大无比,起码要四个大汉才可搬动,约值八万元)
(三)Altec的大号角音箱(型号是7xxx,已记不清了。体积比衣柜还要大!约值六万元)
(四)德国Magnat牌的火焰高音箱一对,作超高音用。
(五)Decca铝带高音两对
(六)Audio Pro瑞典制造专业用超低音(约衣柜般大,内置分音器及功放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当年亦用上两只。)
  廿多年前,这样的组合的价值,对我来说已是天文数字,所有的器材都是极品级数,表现如何?
 

大声就是靓声?(下)

  上次介绍过一套二十多年前的超级组合,它的主人翁叫"大声叶"。虽然听过这组合的发烧友不多,但听过的人,保证一生难忘。
这组合虽然放在一个面积约有50多平方米的厅子上,但光是器材和音箱已占去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大声叶在听音乐时并不是只听一对音箱而是全部开声;他喜欢以1:1的音量来听音乐,换句话说,真乐器的音量(音压)是90dB的话,他就开到90dB的音量,要是大交响乐团的强奏是110dB的话,他照样比例开到同样的音压才感到过瘾,他才觉得像真。
  初听这组合时,声音的质感,重量感和规模感受极为庞大,只是结像过大,音场混乱,后经几位高手悉心调校后,虽然是三套大音箱加上几对超高音和超低音箱一同发声,人声、乐器和大型音乐的乐队的型体和音场都相当不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种从容度,质感和爆棚时那种天崩地裂,摧心裂肺和排山倒海的强横霸道的气势。
  当时还没有发明CD,发烧友听的都是黑胶碟(LP),而当时最爆棚的LP,令发烧友闻碟色变的碟有两张:一是Telarc暗红色盒装上印有几个士兵站在大炮旁边的封面那张录有柴可夫斯基1812音乐的碟,这碟有HiFi杀手之称,最令人心寒的是那段炮声,唱片上的刻纹成之字形,当时无论什么形式的唱头都难以顺利唱完这段炮声,大多数唱头都会跳线,一些比较差的唱头甚至连唱针都被扯脱,连累喇叭或功放也损坏;另一黑胶碟是什么名已模糊,只记得唱碟的封面是漆黑一片的夜空,上有闪电划向地面,它录有一些真实的大雷雨片段,也录有真实火车走动的声音,这两张碟当年不知唱坏了多少唱头和烧掉多少扩音机和音箱,一般人等闲不敢以此碟向人演示,就以今日数码时代的器材,我相信除了一些极品器材外,一些所谓高档的器材也未必可以应付得来,其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听过这组合已过了廿多年的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听交响乐时,整个交响乐团就像在家里演奏,最强奏时也不感到吵耳,但你已听到手心冒汗。"教父高"(香港极负盛名的发烧前辈之一)就曾对我说过一句至今我仍清楚记得的话,他说:"大声叶不单止把交响乐请回家去,而且是两队之多!"这不不算夸张,当我正襟危坐地坐在皇帝听1812的炮声时,那七万多元的青金石唱头轻松地唱过    那"之"字纹时,那炮声竟像炮弹轰中座位一样,整张梳化有抛起的感觉,正当大家都担心功放和喇叭有没有烧掉时,大声叶指着那部有声压指示的电脑频率均衡器笑咪咪地说:"现在最高的声压是123dB,够未?未够的话,可以再加!"这时大家已面如土色,呆在当场,不敢作声!(大家都知道,120dB声压已是人耳的极限,若稍长时间在此高声压下,耳朵听觉将永远损害!)当时有发烧友叫"Encore",我慌忙起身让座位与他,乘方便之机逃遁,而其他发烧友也借取饮品为名,躲到厨房去!
  听炮声还不算是什么,最恐怖的是听火车入站时,那种火车迎面冲过来,你像被火车撞倒和辗过,心口有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和窒息的感觉,令你惊心动魄,冷汗直流!(大声叶后来告诉我,当时的声压是126dB!)
  我仍记得当晚散会后,在街上,的士在我身边响号我也听不到。第二天,老婆说为什么叫你也不答话,说话时又那么大声?是否聋了?幸好这现象只维持了两天,听觉便复之,以后再到大声叶处发烧时,每逢听炮便躲到厕所去。 
  自从那次后,我听过不少其他人的组合,无论怎样了不起,也只是觉得鸡声鸡气!这也是导致我日后的组合,动用到过百喇叭单元的原因之一。
  故事说完了,目前在香港和很多地方也再难听到大声叶般的组合(大声叶已移民他去,我们都很怀念他)。而这经历使我深切体会到,目前的HiFi虽然是如此进步,但跟真实演奏,仍是有一大段的距离,就算以大声叶的组合看来,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廿多年前他这样的玩法绝对先知先觉,君不见今天世上极品级的大型音箱组合,例如Infinity的IRSV,Cello的旗舰,Gensis的四柱组合音箱和WAMM等的巨无霸级音箱组合,不都是用上众多不同的喇叭单元组成的吗?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世界上目前一般的HiFi产品,包括你我的组合,都只是一种妥协下的商品,仍然难以和真实的现场演奏相比!
  一般发烧友对器材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所有的组合,只要喜欢的话,要开多大声就照开可也,结果令到声音刺耳难听,一不小心就连喇叭或扩音机也毁掉。
  为什么很多组合一开大声就产生失真、刺耳而难听的声音呢?组合衰声的原因众多,一时也难以说清楚,但若你的组合一开大声就不好听的话,你可能忽视了下面所列的环节中出的问题。
(一)喇叭单元的极限
  任何单元都有它本身的极限,一只5英寸的低音单元,你不能期待它的表现和15英寸的相同,(否则,工程师也不会设计和制造大的单元),这正如你把一对书架式的音箱开到和一些大音箱一样大声的话,它肯定会因为驱策过度远超过单元本身工作极限而产生失真和刺耳的声音,更甚者,单元会永久性损坏或烧毁!要靓声的话,单元必须在本身线性范围内工作,要大声而又要靓声的话,一定要用多只单元一起工作。
  这例子正好说明大声叶用这么多对音箱才可以做到惊人的效果,也说明了为什么一些极品级的大音箱用上那么多的喇叭单元才可以制造庞大的音场和音压。 
  明白上述的道理,你就知道无论你的书架喇叭贵到无伦,被人评到天上有地下无,在大音压时肯定会输给一些多单元的大型音箱。要唱大声的话,肯定是要用大音箱,这是物理定律,任谁也难以改变的。
(二)器材的极限
  就算你有大音箱,也不见得可以开大声,因为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前级和功放的性能也是直接影响声音的重要原因。
  若你的讯源和前级不匹配的话,又或你的功放功率不足以推动音箱,或功率的宽裕度不足的话,例如用一部只有几十瓦的功放去推一些灵敏度只有80dB的音箱的话,听唱歌或一两件乐器还勉强可以,一旦听交响乐或一些爆棚音乐时,由于力水不足,往往造成失真而产生刺耳的声音。若功放被驱策过度,工作不稳定时更会自毁或烧掉音箱。所以用多喇叭单元的音箱时,必须要用相匹配的功放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三)聆听空间的影响
  当你的组合稍大声便吵耳或嘈杂不堪的话,未必是组合或音箱出了问题,也许是聆听间出了问题!
  若你在一间小房间里放进一对大音箱,而房间里缺乏吸音物料,当稍大声,声音急速地在房间里的六个平面反射和折射,也会产生刺耳、嘈吵和混乱的感觉,这就表示房间不能负荷这样高的音压,必须把房间的吸音处理好或把音箱换掉,才可解决问题。 
  又或你把一对小的书架音箱放在一个50平方或更大的厅子里听交响乐,将声音放到稍大时,便听到失真和吵耳的声音,这都是音箱和空间不能好好配合的结果。
(四)音箱的摆位
  若音箱摆在不适当的环境中,例如附近很多强力反射面,或不规则的墙,很多时都会令声音刺耳嘈吵,若你的摆位工夫了得,又懂得迁就的话,问题也可解决的。由于摆位是一项相当高难度的技巧,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日后有机会再谈吧。
  最后,你会问,怎样去控制音量的大小才恰当。
  很简单,当你听到声音有紧张的倾向,有绷紧的感觉,高音带硬质和刺耳时,请把音量收小至顺耳便可。因为组合一有上述的表现时,表示它正在失真情况下工作,明白没有? 
  一套好的组合在一个高手的控制下,就算你听大型的爆棚音乐时,你也可以轻松地和朋友交谈而毫不费力,音乐一点也不会有嘈吵的感觉。一般组合在播某些单一乐器或独唱之类的音乐时都可以做到1:1的音量,只要你能稍为留意真人唱歌和真乐器的音量,你可以很容易控制音量在适当的响度。但若你要求在播交响乐和一些大型音乐时达到像真的话,你得要像大声叶一样,弄一套巨无霸组合!切勿强你的器材所难,否则你不但有机会在朋友面前出丑,分分钟连器材也烧掉,吃不了兜着走呢!

 

善 用 你 的 前 级

  上两期的文章谈及音量控制的原则,但对一般前级的其它功能没有提及,这次我想把这些功能的运用和它对音色的影响略谈一下。
  目前市场上,前级的设计主流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奉行"简单就是美"(Simple is the beat)的路线,为类设计以最简单最少零件以达到最高传真为目的,通常这些前级只具有最基本的功能,一是选择讯源开关,二是控制音量大小的设施。
  第二派是以多功能,容易使用及适应性广为设计目的,这类设计除了上述前级的功能外,很多时设有遥控,高低音调控制,输出增益调节,相位选择,平衡或非平衡选择,静音设备等。 
  上面这两种设计理念,在高档产品中均有为人推许的代表作,亦各有拥趸,端视乎你的需要而定。
  从"简单就是美"理念设计的高档产品,由于线路精简,所用的零件不多,厂家可以选用最好的零件,以最简捷的电路和逐点精细较声的方法去做一部前级。这一类前级,做得好而已整个系统配搭得宜,试音室特性又配合而调较功夫又做得好的话,的确可以做到透明、无色、传真度高,音场表现出色的高境界,但这类前级有一点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欠缺弹性,一旦和讯源的输出(例如CD机)的特性,例如阻抗,输出电平的强弱和后级不匹配时,往往使声音的表现大打折扣。更甚者,我相信除了一些经特别设计的试音室外,一般发烧友的聆听空间很多存在有不少缺陷导致音色不平衡的问题,例如遇到高音或低音过多等问题时,这类前级便不能透过音调控制去调节整个系统去适应这房间的特性,结果唯有大兴土木,改动房间特性,才可解决问题。发烧友都知道,就算是专业的音响工程师也未必有绝对把握可以把任何房间改到靓声,一般发烧友用一些人云亦云的方法又或听从一些识少少,扮专家的人的主意,乱搅一通,你相信会搅到靓声吗?又或有些蚕虫师爷或HiFi老鼠,教你换某些牌子的产品去收拾过多的低音或过亮的高音之类的提议,你试过有几多次是灵光的? 
  我相信,这类简单就是美的产品,只适合一些具备了靓声的试音室,而本身亦是校声高手,有绝对驾驭器材能力的人才能发挥这类器材的优点。
  毕竟,音响发烧友在整个影音市场中占的比例只是一撮小众,特别是在高档器材的层次中,相信只是占几个百分比,所以一般厂家的销售对象,都是以中下收入阶层人士为主。这些厂家的产品多以功能齐全,适应性广,调校方式多样化为主。就以前级为例,很多都具有音调控制,而一些比较讲究而价格较贵的更具有输入阻抗、增益、静音、单声道或身历声的选择功能。有一些高档的前级功能更包括有遥控,甚至每组输入设定功能记忆,把每组的调校自动存入记忆系统中,当每次你选择某项输入讯源时,它会自动全部调节你原先调校的功能,无需每次调校。发烧友对一些功能多的前级,往往都很有意见,认为多只香炉多只鬼,的确,以一部平价前级来说,这些功能当然增加了成本,为了竞争,厂家用料自然会因价格的限制而作出妥协,因而影响声音素质,所以一般平价而功能齐全的前级,很多时它的功能给人的感觉只是聊备一格,用上时有声音变差的感觉。但这并不表示所有这类前级都有这种毛病,一些讲究而设计完善的产品,它们一般都可以将这些功能随意加入或脱离主体线路而不影响声音素质,大大增加了校声的灵活性,使声音的表现更具可塑性。 
  下面我将一些前级功能,它们易为人忽略而严重影响声音素质的原因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音调控制
  这种设备,多见于一些旧一代的中下价机上,它的功能是为了增加或减少高低音的份量,用以迁就房间的特性。
  事实上,很多发烧友都没有那么幸运能拥有一间高中低音都很平均的房间,大多数的聆听间不就是低间太多,就是高音太亮,遇上这种情况,这项功能就大派用场,将那部分问题解决,为发烧友省回了不少换线或换机钱。可是综观今天市场,甚少前级具有这设施,因为大多数都认为前级线路上加插入声调控制的线路会多只香炉多只鬼,降低声音质素,同时发烧友大多数认为,靓的前级必须原汁原味,高低音调控制只会污染讯号的纯度,这只是一般平价机的设备而已,而厂家摸到用家的心意,大多数都不设这功能,一方面可简化线路,亦可减低成本,是以近代的机种,大多不设这项功能。 
(二)输入端阻抗选择
  输入端的阻抗和前面讯源输出端的阻抗是否配合是器材配搭上的一个最大的关键,所以很多时我们都遇到某名厂机和某厂的机搭配时,声音变得很怪异或很衰声,这纯是因为彼此在阻抗上不能匹配,怎样才可以根据说明书上列出的阻抗数据来配其它器材,虽然从理论上可以行得通,但实际上数据虽然匹配但声音表现却完全两码子事,原来这还牵涉到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强弱等问题,由于这些都是有关电学的范围,要详细解释的话,需要很长篇幅,且留待日后有机会时才和大家讨论。 
  若你的前级具备有输入阻抗调校的话,而你感到CD和前级匹配有问题或有怀疑时,你要做的只是用同一CD片段(当然是你最熟悉的音乐片段),去作AB比较,当你把制拔向低阻抗一档时,若声音柔弱,有气无力,欠缺质感和动态时,这表示阻抗过低,你就把它拔向高阻抗那边。反之,若你感到声音粗豪,咄咄迫人,音乐欠缺幼细缠绵,Valume(音量按钮)只开小小便已大声到不得了,这表示阻抗过高,你只需要把按钮向低阻抗那端便可以。若你怎样试效果都不理想时,除了你的前级和后级可能不匹配外,若你的前级和后级是同厂机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CD机的阻抗和你的前级匹配有问题,那你得试试借朋友其它的CD机驳上试试。
(三)增益的调校
  一般前级的增益多是标准的20dB增益,有些可能大些。由于CD机或其它讯源输出每间厂甚至同厂的不同型号的机种都有所不同,当某些厂为了某些商业或校声的原因,将输出电压或电流加强,在匹配某些前级时,往往将Valume开很小,声音便爆得震天价响,音像巨大,声音现象,除了是上述所说的阻抗不匹配外,前级若有增益加减功能的话,那么就可以调节器低前级的增益来造就过强的输入讯号。
  不要小看这项功能,若你善于利用这功能,多加练习,往往可以化丑为妍,搅出靓声。调校这功能的秘决,最好是利用小提琴音乐,将小提琴的高音校至恰当后,再用钢琴音乐去调校,当校至钢琴铿锵有力,清脆落而小提琴高音部分具质感细致时,这就是最恰当的增益。
(四)绝对相位的调校
  除了音箱和后级接驳时的相位要准确外,有时由于各地的平衡制式的不同,不同产地的产品接驳时,往往有反相的表现,若你听到声音空洞,结像松散,低音欠缺,松蒙和音场的向四周扩散有过份的感觉时,你可以用这相位按钮作AB比较,若你发觉相位按钮拔完后,一切回复正常的话,这就是正确的相位,若你的前级有这设备的话,不要忘记在每次换机,或换线或重驳系统时都要试试它,看看相位是否正确。
  好了,前级的调校谈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下次再谈。

上一篇    下一篇


最小化
联系方式

销售

SALES Business

喇叭旺旺

免费电话

联系方式